52古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岔堡

三岔堡

①一名山岔堡。在今山西五寨县西北六十里三岔镇。《方舆纪要》卷40岢岚县:三岔堡“堡城嘉靖十八年筑,万历九年增修。堡当四达之冲,偏关商旅,尽出其途,亦要地也”。《清一统志·宁武府》云:“东达神池,西达岢岚,北达偏关,当三路之冲,故名。”

②在今云南曲靖市西十五里三岔。《清一统志·曲靖府》:三岔关“在南宁县西十五里。今名三岔堡”。

③北宋熙宁四年(1071)置,属通远军。在今甘肃陇西县东北二十五里。金废。


(1)即今山西省五寨县西北三岔镇。明嘉靖中筑。因东达神池,西达岢岚,北达偏关,当三路之冲,故名。(2)又作山七拉堡(《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在今辽宁省铁岭市东南三岔子。明建。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努尔哈赤争垦其地;四十七年,后金军入三岔堡陷铁岭,即此。


猜你喜欢

  • 杞县

    五代晋改雍丘县置,属开封府。治所即今河南杞县。后汉复为雍丘县。金正隆后又改为杞县。元初河决,徙治于今县北二里,属汴梁路。明还治今杞县,属开封府。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在河南省东部。

  • 金笼山

    在今广东海丰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03海丰县: 金笼山在 “县东南十里。山腰有泉甘洁,土人呼为圣泉。《志》 云: 此为小金笼山”。

  • 涑川

    又称涑水。黄河支流。即今山西西南部涑水河。《左传·成公十三年》: “入我河曲,伐我涑川。”杜预注: “涑水出河东闻喜县,西南至蒲坂县入河。”古水名。即今山西省西南部涑水河。《左传》成公十三年(前578

  • 赤水铺

    明置,即今四川简阳市西北二十五里赤水乡。明诗人杨慎过此,写有《赤水铺》诗。

  • 吴航头

    即今福建长乐市驻地吴航镇。唐上元元年(760)长乐县迁治于此。

  • 大金千户所

    明洪武二十年(1387)改西臼巡司置,属福宁卫。治所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大京。清康熙三年(1664)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大京城堡。属福宁卫。清康熙三年(1664年)废。

  • 僧念堡

    即今山西汾西县东南僧念镇。《清一统志·平阳府一》 “神符堡” 条下: 僧念堡 “在县南”。

  • 春秋时国。在今湖北应城市西。《左传》: 桓公十一年 (前701),“楚屈瑕将盟贰、轸”。后为楚所灭。古国名。春秋小国。在今湖北省应城市西。《左传》桓公十一年(前701年):“楚屈瑕将盟贰、轸”,即此。

  • 双桥河

    即今四川盐源县西盐井河。《方舆纪要》卷74盐井卫:双桥河在“卫西五里。源出卫东三十里之凉山,绕流径此,又东北流入打冲河”。

  • 景县

    1913年改景州置,属直隶津海道。治所即今河北景县。1928年直属河北省。在河北省东南部,东南邻山东省。属衡水市。面积1183平方千米。人口49.6万。辖10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景州镇。秦属巨鹿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