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黄#少师

黄#少师

(pián骈),瓜之一种。黄,瓜名。少师就是太子少师,辅导太子的官员。以一根黄得封太子少师,后用作佞臣献媚太子的典故。源于北魏郭祚故事。郭祚,字季祐,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时魏国车骑将军郭淮弟弟郭亮的后代,少时孤贫,姿貌不伟,然尺牍文章著称于世。高祖时官居尚书左丞,曾巧妙恭维高祖为“明圣之主”,得高祖欢心。世宗封祚为尚书右仆射,当时朝中正议定新令,祚参与刊正。祚认为臣子驺唱而入宫门至驰道,不合敬上大礼,就向世宗进言,世宗采纳,从此驺唱不再入宫门,祚也因此得兼太子少师。一次,祚随世祖驾幸东宫,带了一个黄敬奉还在幼年的肃宗。当时赵桃弓深受世宗宠信,祚又用心结交赵。于是,人们就称二人为桃弓仆射、黄少师。

【出典】:

魏书》卷64《郭祚传》1423、1424页:“时议定新令,诏祚与侍中、黄门参议刊正。故事,令、仆、中丞驺唱(引马骑卒传呼开道。驺zāu,邹)而入宫门,至于驰道。及祚为仆射,以为非尽敬之宜,言于世宗,帝纳之,下诏:‘御在太极,驺唱至止车门,御在朝堂,至司马门。’驺唱不入宫,自此始也。诏祚本官领太子少师。祚曾从世宗幸东宫,肃宗幼弱,祚怀一黄出奉肃宗。时应诏左右赵桃弓与御史中尉王显迭相唇齿,深为世宗所信,祚私事之。时人谤祚者,号为桃弓仆射、黄少师。”

【例句】:

唐·徐夤《寄卢端公同年仁炯时迁都洛阳新立幼主》:“须簪白笔匡明主,莫许黄博少师。”


猜你喜欢

  • 玄豹潜形

    源见“南山雾豹”。喻贤者隐居避世。唐高適《鹘赋》:“比玄豹之潜形,同幽人之在野。”

  • 梁鸿赁春

    参见:伯通隐

  • 悲田院

    《旧唐书.武宗纪》:“悲田养病坊,缘僧尼还俗,无人主持,恐残疾无以取给,两京量给寺田赈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设置悲田养病坊,收容贫困的人。后遂泛称养济院为悲田院。悲田为佛家语,指施舍给贫穷家人的田

  • 计然之策

    指计然提出致富之策略。后以此典比喻治国之道;或比喻经商谋生的手段。计然,名研。春秋战国之际葵丘(今河南民权东北)濮上(今河南濮水上游)人。曾南游于越国(今江苏北部、苏南、皖北、赣东、浙江北部),博学,

  • 惧波投水

    《艺文类聚》卷七一引《淮南子》:“楚人有乘船而遇大风者,波至而恐,自投于水。非不贪生,而畏死也。惑于死而反忘生也。”这个故事里的楚人,因为惧怕风波,反而投水丧生。古籍中,“惧波投水”的记述虽绝无仅有,

  • 诛心之论

    《后汉书.霍谓传》:“谓闻《春秋》议,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李贤注:“晋史书赵盾弑其君。赵盾曰:‘天乎无辜!吾不弑君。’太史曰:‘尔为仁为义,人弑尔君而不讨贼,此

  • 麻起

    《汉书.王莽传下》:“三辅盗贼麻起,乃置捕盗都尉官,令执法谒者追击长安中。”颜师古注:“言起者如乱麻也。”后以比喻众多。清袁枚《新齐谐.判官答问》:“昔白石仙人,终朝煮白石,不肯上天。人问其故,曰:‘

  • 破柱求奸

    《后汉书.李膺传》:“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弟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后以“破柱求奸”为不畏权贵,搜

  • 渊明柳

    源见“陶潜柳”。咏柳,寓有清高拔俗之意。唐韩翃《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落照渊明柳,春风叔夜弦。”

  • 结草以报

    《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武子之子)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