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帝虚席
魏文帝曹丕很敬重吴国的虞翻,时常设虚席以等待他。《三国志.吴志.虞翻传》注引《吴书》说曹魏与孙吴议和后,孙权遣禁出使曹魏。“翻谓禁曰:‘卿勿谓吴无人,吾谋适不用耳。’禁虽为翻所恶,然犹盛叹翻,魏文帝常为翻设虚坐。”
魏文帝曹丕很敬重吴国的虞翻,时常设虚席以等待他。《三国志.吴志.虞翻传》注引《吴书》说曹魏与孙吴议和后,孙权遣禁出使曹魏。“翻谓禁曰:‘卿勿谓吴无人,吾谋适不用耳。’禁虽为翻所恶,然犹盛叹翻,魏文帝常为翻设虚坐。”
源见“丝幕牵红”。谓婚约难成。明周履靖《锦笺记.分笺》:“丝幕难亲,锦笺牢佩,璧返珠还,钗全镜合,未可知也。”
同“烟霞痼疾”。宋刘克庄《满江红.三黜归来》词:“轩冕岂非疣赘具,烟霞已是膏肓脉。”
同“庾公楼”。明 汤式《脱布衫带小梁州.四景为储公子赋.秋》曲:“亭台净扫无纤垢,胜当年庾亮南楼。”
《汉书.赵充国传》:“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橐,契囊也。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后因以“簪橐”指近臣的笔墨生涯。宋孙觌《七星岩》诗:“十载污修门,簪橐侍帝垣
同“李广难封”。清赵翼《散馆恭纪》诗:“文章似惜杨无敌,骨相兼怜广不侯。”
源见“蒲牢”。指发声洪亮的大钟。明黄佐《乾清宫赋》:“天子乃驾鸾盖,铿鲸钟,清黄道,出紫宫。”引申喻声名高的贤德之士。唐王起《寅月衅龟赋》:“齐国鲸钟,仁称孟子。”【词语鲸钟】 汉语大词典:鲸钟
原指词句上的细致斟酌。元代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官泛征,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后转而指人迂执而不达事务。元曲《杀狗劝夫》:“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亦用以形容卖弄文才,装腔作势的丑态。《红
源见“圯桥进履”。喻指实现抱负、建立功勋的机遇。唐刘禹锡《游桃源一百韵》:“黄石履看堕,洪厓肩可拍。”
《隋书.西域传.吐谷浑》:“青海周回千余里,中有小山,其俗至冬辄放牝马于其上,言得龙种。吐谷浑尝得波斯草马,放入海,用生?驹,能日行千里,故时称青海聪焉。”青海马为吐谷浑放牧于青海的千里马。一说指汉武
休官:谓辞去官位。林下:幽僻的环境,引申指退隐的处所。何曾:何尝,几曾。用反诘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不。 人们会面时都说辞官回家好,可退隐在林下的并不曾见到一个人。 表示人们口头上清高,实则热衷于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