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骑虎难下

骑虎难下

比喻行事中遇到困难,迫于大势而又不能停止,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温峤(事迹见前“精神满腹”条)和庾亮等人平灭王敦之乱后,出为江州刺史。庾亮掌管朝中大权,不顾群臣劝阻,削除历阳内史苏峻兵权。公元328年,东晋大司农苏峻和豫州刺史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专擅朝政,大杀朝臣。荆州刺史陶侃之子陶瞻也被杀,陶侃大怒,联合时为江州刺史的温峤和中书令庾亮等人率兵同赴京师。但交战中屡屡失利,温峤军粮又尽。陶侃情绪很消极,有退兵之意。温峤对他说:“苏峻、祖约本是小人,为天下人所弃。今日之举,决在一战。如今天子受制于敌手,社稷危殆,我和你共受国恩,现在正是效命之时。当今的形势,决没有后退的道理,既然骑上了猛虎,中途又怎能下得来呢!”后来终于平定了苏、祖二人。

【出典】:

晋书》、卷67《温峤传》1793页:“是时义军屡战失利,峤军食尽,陶侃怒曰:‘……仆便欲西归,更思良算。……’峤曰:‘不然。……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唐人避讳,改“虎”为“兽”),安可中下哉!’”

【例句】:

隋书·文献独孤皇后传》:“及周宣帝崩,高祖居禁中,总百揆,后使人谓高祖曰:‘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高祖受禅,立为皇后。”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二一·薜史书法回护处》:“明宗武夫,岂能知此,方外怵于元行钦之奏其反,内惑于石敬塘、安重诲等之劝其反,势当骑虎难下之时,不得不为挺鹿走险之计。”


连动 骑在虎背上,不易下来。比喻遇到困难,但又欲罢不能。语本《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哉。”茅盾《子夜》10:“益中收买的八个厂,本月三日抛出的一百万公债,都成了~之势,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干到那里是那里了!”△贬义。多用于描写处境窘迫方面。→进退两难 ↔左右逢源。也作“骑虎之势”。


【词语骑虎难下】  成语:骑虎难下汉语词典:骑虎难下

猜你喜欢

  • 吴下阿蒙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

  • 漆身为厉

    同“漆身吞炭”。厉,癞。金元好问《行斋赋》:“有漆身以为厉,自披发而为狂。”

  • 口腹羞累令

    源见“食无肝”。慨叹自己在生活上麻烦地方官。清吴嘉纪《范公堤行呈汪芾斯先生》诗:“闵贡口腹羞累令,陈遵醴醹会盈盎。”

  •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把齐国改变一下,就达到鲁国这个样子;再把鲁国改变一下,就达到先王之道了。 比喻事物不断向好的方面转化。语出《论语.雍也》:“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儿女英雄传》三〇回:“然而不

  • 颖露

    同“颖露囊中”。《三国志.董昭传》:“明公忠节颖露,天威在颜。”【词语颖露】   汉语大词典:颖露

  • 风马不接

    同“风马牛不相及”。《宋书.王弘之传》:“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殷风马不接,无缘扈从。”主谓 比喻两者毫不相干。《宋书·王弘之传》:“凡祖离送别,必在有情,下官与殷~,无缘扈从。”△多用于情状方

  • 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古时用火烧竹,毕剥发声,以为能驱除鬼魅,世称“爆竹”。宋代开始以卷纸裹火药燃爆发声,亦称“爆竹。”多于节日或喜庆日燃放。民间旧俗,在农历除夕,家家尤喜燃放鞭炮。 在爆竹声中辞去了旧岁。语出宋.

  • 邈若山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邈:遥远。因以“邈若山河”形容相隔十分遥远。唐.陈子昂《祭韦府君文》:“昔君梦奠之时,值余置在丛棘。狱户咫

  • 击钵赋诗

    参见:击钵催诗

  • 乐昌合镜

    源见“破镜重圆”。指夫妻离散后重新团聚。明张景《飞丸记.卺合飞丸》:“真是韩氏题红,乐昌合镜,奇哉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