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马援铜柱

马援铜柱

后汉书.马援传》:“峤南悉平。”唐李贤注引《广州记》:“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事又见《南史.夷貊上》。

东汉马援曾平定交阯,封伏波将军。他在交阯立二铜柱,作为汉朝南部国界的标志。后因用为咏马援功绩之典。

唐.杜甫《渚将五首》其四:“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气祲未全销。”

又《送容州中丞赴镇》:“莫教铜柱北,空说马将军。”李瀚《蒙求》:“伏波标柱,博望寻河。”


【典源】 《后汉书·马援列传》注引《广州记》 曰:“ (马) 援到交阯,立铜柱,为汉之极界也。” 《水经注·温水注》引《林邑记》曰:“建武十九年,马援树两铜柱于象林南界,与西屠国分汉之南疆也。”

【今译】 后汉伏波将军马援远征交阯,在边界上树立两根铜柱,作为汉与南方外国的疆界标志。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将领征战边地建功。

【典形】 伏波铜柱、汉将柱、汉柱、马援铜柱、马援柱、马柱、铜标、铜留铸柱、铜柱、铜柱标、铁柱成千古、云深铜柱、铜柱勋高、铜柱伏波。

【示例】

〔伏波铜柱〕 唐·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灿星辰而增辉,挂文字而不灭,虽汉家金茎,伏波铜柱,拟兹陋矣。”

〔汉将柱〕 明·陈子龙《送张孝廉游广州》:“应题汉将柱,独上武王台。”

〔汉柱〕 宋·范成大《送刘唐卿户曹擢第西归》:“摩挲汉柱怆分襟,邂逅吴船喜盍簪。”

〔马援铜柱〕 元·刘时中《雁儿落过得胜令·送别》:“马援标铜柱,班超指玉关。”

〔马柱〕 清·丘逢甲《寄兰史晓沧菽园》:“只见螺舟来海外,未容马柱表交南。”

〔铜标〕 明·汤显祖《紫钗记》:“将礼登坛,冠世英雄表。金汤生气象,回铜标。”

〔铜留铸柱〕 唐·李商隐《祭全义县伏波庙文》:“鸢泊启行,蛮溪请往。铜留铸柱,革誓裹尸。”

〔铜柱〕 唐·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露布》:“西距大秦,杂金行而孕气;南通交趾,枕铜柱以为邻。”


猜你喜欢

  • 尾续貂

    源见“狗尾续貂”。比喻官爵滥封。清蒲松龄《代王次公与颜山赵启》:“庇舆盖中,仍忝昼行之锦;从缙绅后,终惭尾续之貂。”亦喻指事物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清李渔《凰求凤.妒悔》:“怕的是自拟头占凤,轻言尾续

  • 唯阿

    《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唯、阿皆应诺声。后因以“唯阿”喻差别极小。《宋书.蔡兴宗传》:“率卫相去,唯阿之间。”唐刘禹锡《送鸿举师游江西诗引》:“视予之仕,昔与今乃唯阿之差耳。”【词语唯阿】 

  • 乌鸟

    源见“乌哺”。喻孝亲之子。晋傅咸《申怀赋》:“尽乌鸟之至情,竭欢敬于膝下。”唐孟浩然《送王五昆季省觐》诗:“斜日催乌鸟,清江照彩衣。”【词语乌鸟】   汉语大词典:乌鸟

  • 射蛟

    蛟,古代传说的蛟龙,民间认为它兴风作浪,能发洪水。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冬天,武帝南巡,在浔阳江(即长江流经江西九江附近的江面)射蛟。后以此为典,颂扬帝王的勇武精神。【出典】:《汉书》卷6《武帝

  • 安步当车

    指不乘车而从容步行。战国时期,齐宣王在位期间,见到了齐国的隐士颜斶(chù)。齐王叫他,你过来。颜斶也说,你到这里来。齐宣王十分不高兴,宣王手下人也责怪颜斶不懂礼貌。颜斶回答说,我如到王跟前是贪慕权势

  • 藏娇金屋

    同“阿娇金屋”。傅熊湘《哲夫为天梅画所眷张妹置万山中局势奇绝》诗之一:“藏娇金屋殊嫌俗,不及幽兰涧底香。”见“金屋贮娇”。清·钱泳《履园丛话·阅古·元石础》:“结客少年曳珠履,~皆绮罗。”【词语藏娇金

  • 姓丁仙鹤

    源见“辽东鹤”。指成仙化鹤的丁令威。唐方干《送道人归旧岩》诗:“若把古今相比类,姓丁仙鹤亦如斯。”

  • 缑笙

    旧题汉.刘向《列仙传.王子乔》:“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即中岳嵩山)。三十余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恒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巅。’至时果乘

  • 存楚

    《左传.定公四年》:“初,伍员与申包胥友。其亡也,谓申包胥:‘我必覆楚国。’申包胥曰:‘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此事又见《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楚臣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在逃亡

  • 巢树禽思越

    同“越鸟南栖”。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巢树禽思越,嘶风马恋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