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

唐代白居易《霓裳羽衣舞歌》中自注:“开元中,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造(霓裳羽衣曲)。”又刘禹锡《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儿山诗小臣斐然有感》:“开元天子万事足,惟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宋代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礼乐志十二》:“河西节度使杨敬恕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凡曲终必遽,唯《霓裳羽衣曲》将毕,引声益缓。”宋代王灼《碧鸡漫志》卷三谓此曲“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宋代乐史《杨太真外传》:“上又宴诸王于木兰殿,时木兰花发,皇情不悦。妃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颜大悦,方知回雪流风,可以回天转地。”“妃曰:《霓裳羽衣》一曲,可掩前古。”

《霓裳羽衣曲》为唐时舞曲名,概西凉杨敬述等造作,唐明皇加工润色而成。后因用为咏李杨恋情之典。唐代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代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典源】 《太平广记》 卷二十二录《逸史》:“开元中,中秋望夜,时玄宗十宫中玩月。(罗) 公远奏曰:‘陛下莫要至其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玄宗同登。约行数十里,精光夺目,寒色侵人,遂至大城阙。公远曰:‘此月宫也。’见仙女数百,皆素练宽衣,舞于广庭。玄宗问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玄宗密记其声调,遂回,却顾其桥,随步而灭。且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唐·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今译】 唐代开元年间,中秋月夜,玄宗在宫中赏月,方士罗公远问:‘陛下是否愿意到月中游览一番?’只见他取出拐杖向空中掷去,顿时化成一座银色大桥,请玄宗一同登月。行约数十里后,光彩夺目,寒气逼人,来到了月宫。见大庭中几百位仙女,身穿白衣,翩翩起舞。玄宗问:“这是什么曲调?”回答说:“是霓裳羽衣。”玄宗暗自记下乐谱,然后返回,回首看桥,随走桥随在身后消失。玄宗召见乐官,按其声调作下《霓裳羽衣曲》。又唐玄宗专宠杨贵妃,扬贵妃善为《霓裳羽衣》舞。后爆发安史之乱。《长恨歌》中说:“渔阳战鼓震天动地,惊破了《霓裳羽衣曲》。京城宫阙烟尘四起,皇帝的千乘万骑奔向西南去。”

【释义】 后以此典指精美的音乐、舞曲; 或指安史之乱事。

【典形】 惊破霓裳、霓裳、霓裳舞、霓裳舞破、渔阳胡马、渔阳鼙鼓、霓裳曲、霓裳梦断。

【示例】

〔惊破霓裳〕 宋·朱敦儒《鹧鸪天》:“自从惊破霓裳后,楚奏吴歌扇里新。”

〔霓裳〕 宋·刘辰翁《宝鼎现·丁酉元夕》:“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

〔霓裳舞〕 宋·黄庭坚《调笑·诗曰》:“犹思一曲霓裳舞,散作中原胡马尘。”

〔霓裳舞破〕 明·余怀《水龙吟》:“听鹧鸪啼罢,霓裳舞破,千日酒,真堪醉。”

〔渔阳胡马〕 元·李齐贤 《人月圆》:“小颦中有,渔阳胡马,惊破霓裳。”

〔渔阳鼙鼓〕 清· 曹贞吉 《百字令》:“泥丸封未得,渔阳鼙鼓,响入华清。”


【词语霓裳羽衣曲】   汉语词典:霓裳羽衣曲

猜你喜欢

  • 苏武毡

    源见“苏武节”。指苏武被困于匈奴,粮绝啮毡。借指陷于绝境。清 叶世佺《谒刘公祠》诗:“涕泪包胥血,饥寒苏武毡。”【词语苏武毡】   汉语大词典:苏武毡

  • 瓢箪

    同“箪食瓢饮”。三国 魏曹植《大司马曹休诔》:“好彼蓬枢,甘此瓢箪。”【词语瓢箪】   汉语大词典:瓢箪

  • 莼鲈美

    源见“莼羹鲈脍”。谓菰鲈味美。形容思乡情殷。唐李频《明州江亭夜别段秀才》诗:“京关虽共语,海峤不同回。莫为莼鲈美,天涯滞尔才。”

  • 投辖井中

    源见“陈遵投辖”。指殷勤留客。宋洪适《满庭芳.酬徐守》词:“年荒省事,投辖井中稀。”

  • 栾棘

    源见“棘人”。形容孝子的哀痛。唐张说《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梁国文贞公碑》:“剖符江表,敦谕起复,衰麻外墨,栾棘内毁。”【词语栾棘】   汉语大词典:栾棘

  • 枯鳞

    同“涸辙之鲋”。《隋书.王孝籍传》:“伏惟明尚书公动哀矜之色,开宽裕之怀。咳唾足以活枯鳞,吹嘘可用飞穷羽。”【词语枯鳞】   汉语大词典:枯鳞

  • 敬谢不敏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赵文子曰:‘信,我实不德。而以隶人之垣以赢诸侯,是吾罪也。’使士文伯谢不敏焉。”不敏,不明达,不才。后以“敬谢不敏”为推脱做某事的婉词。吴晗《再谈神仙会和百家争鸣》:“这几年

  • 鲁戈挥

    同“鲁阳挥戈”。傅尃《次韵答今希》之三:“宿诺尚虚吴剑挂,斜阳空付鲁戈挥。”

  • 青衣衔璧

    《晋书.帝纪.孝怀帝》:“七年春正月,刘聪大会,使帝著青衣行酒。侍中庾珉号哭,……”《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晋孝怀帝时,刘聪僭即帝位,迁(怀)帝及惠帝羊后于平阳。又使帝

  • 昆明灰

    《太平御览》卷八七一引《汉书》:“武帝穿昆明池,得黑灰,有外国胡云:‘此是天地劫灰之馀也。’问东方朔,信然。”南朝 梁慧皎《高僧传.竺法兰》:“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问东方朔。朔云:‘不知,可问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