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集思广益

集思广益

集中众人的智慧,扩大效果。诸葛亮治蜀时虚怀纳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为了鼓励臣下进言,还专门写了一篇《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其中说:“所谓参署之职,就是要集中各方面的意见和方法,以使更好地效忠主上,做事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果怕受嫌疑,而不敢提出相反的意见,损失就会更大。经过对各种相反的意见讨论而得出结论,就象丢掉破草鞋而得到珠玉一样。”

【出典】:

三国志·蜀书》《董和传》卷39第979页:“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通“”jué)而获珠玉。’”

【例句】:

宋·刘克庄《英德赵使君墓志铭》:“今丞相鲁公开大幕府于扬,事关安危成败者,以身任之,而郡政民事则集思而广益焉。” 清·刘鄂《老残游记》第三回:“但凡闻有奇才异能之士,都想请来,也是集思广益的意思。”


连动 广泛集中众人智慧,可取得更大效益。语本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天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明·王夫之《宋论·英宗》:“~,而功不必自己立。”△褒义。用于写处事方法。→群策群力 群言堂 博采众长 ↔独断专行 一意孤行 固执己见。也作“积思广益”。


【词语集思广益】  成语:集思广益汉语词典:集思广益

猜你喜欢

  • 于公阴德

    源见“于公高门”。称誉为官贤明有德。元揭傒斯《送郑司狱归衢州》诗:“尽说于公有阴德,掉头相别大江?。”

  • 斩岸堙谿

    削低高岸,填平溪沟,以开辟道路。堙:填。谿:同“溪”。《吕氏春秋.权勋》:“中山之国,有仇繇者,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为铸大钟,方车二轨以遗之。夙繇之君,将斩岸堙谿以迎钟。”

  • 负米百里

    同“负米”。清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诗:“高堂有母儿一人,负米百里伤哉贫。”

  • 梦中得鹿

    同“梦中蕉鹿”。清袁枚《题万华亭持筹握算图》诗:“梦中得鹿尚可喜,何况开卷即见青蚨来。”

  • 羊羹壶餐

    《战国策.中山》:“中山君(中山武公)飨都士(指飨食给都邑之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春秋时中原地方小国名),中山君亡(逃亡,逃走)。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

  • 王槐

    源见“三槐九棘”。又宋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八载:宋王佑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旦果入相,天下谓之三槐王氏。后因以“王槐”祝颂家门兴盛。明杨慎《鹧鸪天.戊申初度》词:“三凤兆,

  • 劳薪

    源见“爨下劳薪”。指奔波劳累之人。清张问陶《二月二十九日出都述怀》诗之二:“年年旅食叹劳薪,又对春明折柳人。”清赵翼《哭璞丞之讣》诗:“迢递何年寻宿草,驰驱到死作劳薪。”【典源】《世说新语·术解》:“

  • 左思十稔

    《晋书.文苑传.左思传》:“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既便疏之。”“及赋成……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司空张华见而叹曰:

  • 虹贯日

    源见“白虹贯日”。谓精诚感天。清文廷式《望江南》词之四:“易水行时虹贯日,扶馀王后气成云,此局未输君。”

  • 长源公

    《旧唐书.玄宗纪下》:“〔天宝六载〕封河渎为灵源公,济渎为清源公,江渎为广源公,淮渎为长源公。”后遂以“长源公”称淮河之神。亦指长江之神。唐李白《为宋中丞祭九江文》:“谨以三牲之奠,敬祭于长源公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