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陈抟高卧

陈抟高卧

北宋书画家米芾(fú服)拜石为兄事。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人称米南宫、米颠。世居太原(今山西太原),迁襄阳(今湖北襄樊),后定居丹徒(今江苏镇江)。以恩补誝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能诗文,文章新奇绝俗,不沿用前人的老路子。尤精于书法,笔势沉稳飞扬,有王献之笔意。画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尤善长临模复制,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又精于鉴赏判定古文物。只要遇到古代器物书画,就一定千方百计得到它才肯罢休。王安石曾经将米#的诗句写在扇面上,苏轼也很喜欢他的诗。米芾的穿戴仿效唐人,风度潇洒,谈吐清畅,每到一地总有很多人围聚看他。又喜好清洁,以至成癖。他从不与人合用洗脸器具,举止也不拘礼法,极为奇特,时常被人传笑。无为州(在今安徽无为县)有一块大石,形状十分难看,米芾见了却极为高兴,说:“这块石头足应受我膜拜。”于是便整理衣冠,恭恭敬敬地面石而拜,称此石为兄长。由于他不能随波逐流,所以在仕途上屡遭挫折。

陈抟(tuán团)(?-989年),宋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人,字图南,自号扶摇子。从四、五岁起,就在涡(wō)河(淮河支流)岸边玩耍,常有穿黑衣服的年老妇人给他喂奶。从此以后,他一天比一天聪明。长大后,除读儒家经典外,还读诸子百家学说。过目成诵,全无遗忘。善于作诗,颇以此为名。后唐长兴(930-933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做官,而以山水为乐。他说曾遇见孙君仿、獐皮处士,这二个人行为操行都很高尚,告诉他武当山(在湖北省西北部,汉江南岸。为大巴山脉东段分支)九室岩可为隐居之所。陈抟便到那里居住,练气功、不食谷物,每天只饮数杯酒达20余年。后移居华山(在陕西省东部,北临渭河平原,属秦岭东段)云台观,又迁居少华(少华山,一称小华山。在陕西省华县东南,因其东有太华山而得名)石室。每次入睡,多百余日不醒。后人常以此典比喻隐士逃世。

【出典】:

宋史》卷457《隐逸传上·陈抟传》13420页:“陈抟字图南,毫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wō窝,即涡河)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獐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谓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例句】:

元·关汉卿〔双调·大德歌〕《秋》:“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 元·张可久〔双调·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九篇》:“门长闭,客任敲,山童不唤陈抟觉。” 元·乔吉〔双调·殿前欢〕《里西瑛号懒云窝自叙有作奉和》:“学会陈抟卧,不管伯夷饿。”


猜你喜欢

  • 苍鹰垂翅

    源见“郅都苍鹰”。比喻酷吏隐退。北齐樊逊《刑罚宽猛对》:“天下自治,大道公行。乳兽含牙,苍鹰垂翅。”

  • 赏朱虚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城阳景王章,齐悼惠王子,以朱虚侯与大臣共诛诸吕,而章身首先斩相国吕王产于未央宫。孝文帝即位,益封章二千户,赐金千斤。孝文二年,以齐之城阳郡立章为城阳王。”汉朝初期,高帝去世后

  • 鲁连蹈海

    《战国策.赵策三》载,鲁仲连反对尊帝为帝,向辛垣衍指出:“彼则肆然而为帝,过(进一步,或解为失)而遂正(同政,此指为政、施政)于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史记.鲁仲连列传》:“鲁仲

  • 遗鞭

    同“花底遗鞭”。宋高观国《生查子》词:“谁传侧帽情,想解遗鞭意。红叶可怜秋,不寄相思字。”

  • 鸡鸣偷度

    同“鸡鸣潜度”。清 汤潮观《吟风阁杂剧.黄石婆授计逃关》:“欲待鸡鸣偷度,且来弹铗高歌。”

  • 狗监推才

    同“狗监揄扬”。清赵执信《读司马相如传》诗:“公孙阁外几人窥,狗监推才天子知。”【词语狗监推才】   汉语大词典:狗监推才

  • 渴尘

    唐卢仝《访含曦上人》诗:“三入寺,曦未来。辘轳无人井百尺,渴心归去生尘埃。”后以“渴尘”谓思友心切。明李东阳《赐藕》诗:“郭北芳菲怀故里,江南风味忆西湖。渴尘此夜消应尽,未羡金茎与玉壶。”【词语渴尘】

  • 火龙

    《左传.昭公四年》:“火出而毕赋。”晋.杜预注:“火星昏见东方,谓三月、四月中。”《文选》卷三十五晋.张景阳(协)《七命》:“若乃龙火西颓,暄气初收。”唐.李善注:“《汉书》曰:‘东宫,苍龙房心。’心

  • 不唾井

    《玉台新咏》卷二刘勋妻王宋《杂诗二首》其二:“谁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诗《序》云:“王宋者,平虏将军刘勋妻也,入门二十余年。后勋悦山阳司马氏女,以宋无子出之,还于道中,作诗二

  • 雨人

    汉代刘向《说苑.贵德》:“孟简子相梁并卫,有罪而走齐,管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并卫:之时,门下使者几何人矣!’孟简子曰:‘门下使者有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臣与三人俱。’仲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