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门外汉

门外汉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圆智举东坡诗‘溪声便是广长舌,山邑岂非清净身’,曰:‘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此菴曰:‘是门外汉耳。’”

宋.苏东坡于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由黄州赴汝州途中,曾游庐山,作《赠东林总长老》诗云:“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四万八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诗以山色自然景象,比喻佛教三身之一的远离罪恶与烦恼的“清净身”;以淙淙溪流,比喻佛道三十二相之第二十七相能言善辩的“广长舌”,末二句则极言禅宗的第一义不可言喻,使全诗山川景物尽皆佛化,造意遣词,浑成玄远。故圆智见诗,视东坡为佛教中人,然僧人此菴却认为仍是“门外汉”。后因以“门外汉”喻外行人。

清.徐枋《与杨明远书》:“事固有轻重难易,非可一概作门外汉语也。”


偏正 指对某种专业或技能未入门的外行。语本唐·释慧能《坛经·自序品一》:“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外,未到门内。’”冯玉祥《我的生活》28章:“实业和教育方面,我完全是~。”△贬义。用于评价人的技艺本事。↔能工巧匠


【词语门外汉】  成语:门外汉汉语词典:门外汉

猜你喜欢

  • 畏影避迹

    《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后以“畏影避迹”比喻不明事理,庸人自扰。《陈书.萧

  • 三刀入梦

    源见“三刀梦”。谓官吏升迁。唐武元衡《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三刀君入梦,九折我回辀。”【典源】 《太平御览》 卷三九八引晋·陆机《晋书·武纪》曰:“王濬之在巴郡也,梦悬四刀于其上

  • 卜宅

    源见“卜市邻”。谓选择住地。唐杜甫《为农》诗:“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词语卜宅】   汉语大词典:卜宅

  • 舍牛相齐

    源见“宁戚饭牛”。谓舍弃贱业而居高位。宋陆游《饭牛歌》诗:“人生得饱万事足,舍牛相齐何足言!”

  • 三移孟母

    源见“孟母择邻”。喻指教子有方的贤德之母。元白朴《墙头马上》四折:“一个是八烈周公,一个是三移孟母。”

  • 张融住屋

    同“张融船”。清董元恺《贺新郎.新构替舟小阁成》词:“蓬舱何用征帆挂,看古来,张融住屋,知章骑马。”

  • 鲁壁书

    《汉书.艺文志》:“《古文尚书》者,出孔子壁中。武帝末,鲁共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汉朝鲁共王刘余,曾在孔子旧宅壁中得到古文经书。后

  • 白望

    139 ① 比喻虚名。《晋书.陈頵传》:陈頵与王导书曰:“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实事,浮竞驱驰,互相贡荐。”【词语白望】   汉语大词典:白望

  • 楚人弓

    源见“楚弓楚得”。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宋叶適《陈同甫抱膝斋》诗之二:“宁为楚人弓,亡矢任挽踏;莫作随侯珠,弹射坠埃?。”清唐孙华《闲居写怀》诗:“忧喜塞翁马,得失楚人弓。时命苟不谐

  • 无有乡

    源见“无何有之乡”。指梦境。唐白居易《睡起晏坐》诗:“本是无有乡,亦名不用处。”【词语无有乡】  成语:无有乡汉语大词典:无有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