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铛脚刺史

铛脚刺史

铛(chēng撑),三足锅。三刺史鼎足而立。比喻一些地方官吏善于治理,能为民兴利除害。典出唐薛大鼎事迹。薛大鼎,唐蒲州汾阳(今山西荣河县北)人,生卒年代不详。唐高祖起兵反隋后,薛大鼎于龙门晋谒,为高祖献策,授大将军府察非掾。复出为山南道副大使,他在这里,开设屯田,积聚粮食。后为沧州刺史,大有政绩。他浚治淤塞已久的“无棣渠,使之直通沧海。当地老百姓歌颂说:“新沟开通,水运便利。直通沧海,有渔盐之利。昔日徒步而行,今日车马奔驰。美哉薛公德政,四民均沾其利。”又大兴水利,疏通长芦、漳、衡三渠,使洪水不为害。当时,郑德本为瀛州刺史、贾德颐为冀州刺史。二人也都以善于治理得名。河北一地有三个好刺史,故当地人称之为“铛脚刺史”。

【出典】:

新唐书》卷197《循吏·薛大鼎传》5621-5622页:“(大鼎)累徙沧州。无棣渠久廞xīn欣)塞,大鼎浚治属之海,商贾流行,里民歌曰:‘新沟通,舟楫利。属沧海,鱼盐至。昔徒行,今骋驷。美哉薛公德滂被!’又疏长芦、漳、衡三渠,泄污潦,水不为害。是时,郑德本在瀛州,贾敦颐为冀州,皆有治名,故河北称‘铛脚刺史’。”

【例句】:

唐·白居易《自到郡斋仅经旬日方专公务未及宴游偷闲走笔题二十四韵兼寄常州贾舍人湖州崔郎中仍呈吴中诸客:“愧无铛脚政,徒忝犬牙邻。”


偏正 唐代的清官良吏。《新唐书·薛大鼎传》:“高祖时迁浩州刺史,时郑德本在瀛州,贾敦颐在冀州,皆有诏名,河北称~。”△用于官吏方面。


【词语铛脚刺史】  成语:铛脚刺史汉语词典:铛脚刺史

猜你喜欢

  • 投阁

    《汉书.扬雄传赞》:“王莽时,刘歆、甄丰为上公(王莽新朝官制有四辅,位最高,称上公,刘为国师嘉新公,甄为更始将军广新公),莽既以符命(古时把某种所谓“祥瑞”的征兆,附会成君主得到天命的凭证)自立,即位

  • 漫刺

    源见“祢衡怀刺”。指名刺。宋欧阳修《上胥学士启》:“是宜殚重趼宿舂之劳,怀漫刺署里之字。”元白珽《湛渊静语》卷二:“韩侂胄为相时,尝招致水心叶適,已在坐,忽门外有以漫刺求谒者,题曰:‘水心叶適候见。’

  • 曲尘罗

    源见“曲尘”。淡黄色的丝织品。前蜀牛峤《杨柳枝》词之五:“袅翠笼烟拂暖波,舞裙新染曲尘罗。”【词语曲尘罗】   汉语大词典:曲尘罗

  • 胶折

    源见“折胶”。指秋高气爽宜于行军之时。唐虞世南《从军行》之一:“全兵值月满,精骑乘胶折。”宋杨亿《驾幸河北起居表》:“敢因胶折之候,辄为鸟举之谋。”【词语胶折】   汉语大词典:胶折

  • 涂山会

    《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晋.杜预注:“涂山,在寿春东北。”古时,禹王在涂山会合诸侯,带玉和帛来的部落国极多。后遂用为帝王临朝之典。唐.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诗:“百灵侍

  • 染素丝

    源见“墨子悲染丝”。比喻真朴本性受世俗熏染。清赵翼《寄晴沙》诗之二:“我亦离尘事,深愁染素丝。”

  • 孟母邻

    源见“孟母择邻”。喻指贤如孟母。唐杜甫《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夫人》诗:“奕叶班姑史,芬芳孟母邻。”亦指贤德之邻。唐杜甫《奉赠萧二十使君》诗:“终始任安义,荒芜孟母邻。联翩匍匐礼,意气死生亲。”

  • 门闾之望

    《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后用“门闾之望”谓父母对子女的想望。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严君

  • 马首东

    同“马首欲东”。唐独孤及《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颖》诗:“昔余马首东,君在海北汭。”【词语马首东】   汉语大词典:马首东

  • 王俭芙蓉府

    同“王俭府”。清袁枚《寄西川方伯徐芷亭同年五十四韵》:“王俭芙蓉府,徐陵玳瑁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