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不分皂白”。郁达夫《沉沦》五:“太阳已经起来了。他不问皂白,一直的往东走去。”见“不分皂白”。郁达夫《沉沦》5:“太阳已经起来了。他~,一直的往东走去。”【词语不问皂白】 成语:不问皂白汉语大词
同“先生苜蓿盘”。宋陈与义《次韵张迪功春日》:“争新游女幡垂鬓,依旧先生日照盘。”
同“木人石心”。清黄景仁《十四夜宴程澂江学使者座》诗:“千金共说盐为笑,一曲能回木作肠。”
同“云龙风虎”。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宣宗幸万寿山 玉阑堂,锡宴十五老臣……云龙鱼水,夫岂偶然?”并列 云龙相从,鱼水相谐。比喻君臣知遇相得。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14:“宣宗幸万寿山玉澜堂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酒魔》:“常,元载不饮,群僚百种强之;辞以鼻闻酒气已醉。其中一人,谓可用术治之,即取针挑元载鼻尖,出一青虫如小蛇,曰:‘此酒魔也。闻酒即畏之,去此何患!’元载是日,已饮一斗,
只是不敢请求罢了。本来是很愿意的。 常用作碍难启齿的愿望一旦实现时的欣慰之语。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孟子致为臣而归。王就见孟子曰:‘前日愿见而不可得,得侍同朝,甚喜;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
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汉代刘歆《七略》中的《诸子略》,曾把先秦和汉初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并分别指出其思想渊源。所谓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此十家
同“唇亡齿寒”。《战国策.韩策二》:“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鲍彪注:“揭,犹反也。”按,此谓反举其唇以向上。【词语唇揭齿寒】 成语:唇揭齿寒汉语大词典:唇揭齿寒
源见“王乔控鹤”。指王子乔。唐许浑《故洛城》诗:“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源见“东山丝竹”。指中年以后常为哀乐事感情激动。清袁枚《到清江再呈》诗之二:“一笛斜阳万木飞,中年哀乐雪飘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