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注引《邴原别传》载:三国时,北海朱虚人邴原为避汉末之乱,举家逃入郁州山中,后又逃到辽东。“积十余年,后乃遁还。南行已数日,而度(辽东太守公孙度)甫觉。度知原之不可复追也,因曰:
同“投杼”。唐李白《系寻阳上崔相涣》诗:“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虚言误公子,投杼惑慈亲。”
管城子:毛笔的别名。唐韩愈《毛颖传》云:“秦皇帝使(蒙)恬赐之(指兔)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这里借指读书人。食肉相:意即封侯之相。《后汉书.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言曰:‘生燕颔虎颈,
《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郑玄注:“堂,形四方而高……斧,形旁杀,刃上而长。”后以“堂斧”指坟墓。堂,指四方形而高者;斧,指下宽上狭长形者。
晋.干宝《搜神记》卷四《糜竺》:“糜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家赀巨万。常从洛归,未至家数十里,见路次有一好新妇,从竺求寄载。行可二十余里,新妇谢去,谓竺曰:‘我天使也。当往烧东海糜竺家。感君见
源见“王乔凫舄”。谓乘凫飞行。宋陈与义《至叶城》诗:“苏武初逢雁,王乔欲借凫。”
源见“闻鸡起舞”。谓鸡鸣可以催人奋起。宋陆游《冬夜独酌》诗:“一樽浊酒有妙理,十里荒鸡非恶声。”
牛和酒。古时用作馈赠、宴犒、祭祀的物品。《战国策.齐策》:“乃赐单牛酒,嘉其行。”【词语牛酒】 汉语大词典:牛酒
意谓地处偏远,国家政令达不到,权力管不着。语出明.黄溥《闲中今古录》:“台、温处之民树旗村落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由是谋叛者各起。”《醒世姻缘传》一二回:“因临清是码
汉代刘向《说苑.说丛:》“蠹蝝剖柱梁,蚊虻走牛羊。”蝝( ㄩㄢˊ yuán 缘):蝗子:意谓蠹虫、蝗子能蛀破硕大的柱子、栋梁、蚊虫、虻虫能驱使牛羊逃跑。比喻小能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