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重九登高”。古人重阳登高,佩戴茱萸,祛邪辟恶。《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
原作骄奢淫泆。意指骄横、奢侈、放荡、懒惰,表示腐朽没落生活。春秋时期,卫庄公的小儿子州吁非常受父亲宠爱,他自己也好玩弄刀枪,对此,卫庄公多加纵容而不予制止。为此,卫国大夫石碏(què)劝告卫庄公说:您
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卷六):“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僊(同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僊人。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
同“班妾辞辇”。明高启《班婕妤》诗:“莫忌争新宠,曾辞玉辇同。”
同“班生庐”。唐张九龄《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诗:“林隔王公舆,云迷班氏庐。”【词语班氏庐】 汉语大词典:班氏庐
《孟子.公孙丑上》:“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袒裼(tǎnxī):露臂,指脱去上衣,露出内衣。裸裎(luǒchéng):裸露身体。“袒裼裸裎”,意谓赤身露体。形容极其粗野无礼。宋.陈亮《送叔
源见“家徒四壁”。指司马相如未遇时极为贫困。亦借指未发迹的士人身居贫困。明张凤翼《红拂记.奇逢旧侣》:“怜取相如四壁,把家资罄竭相供。”
《易.谦》:“天道亏盈而益谦。”后以“谦益”称谦虚。明方孝孺《与黄希范书》:“教颓俗变以来,士君子……谦益虚逊之道消而骄慢荒怠之风炽。”【词语谦益】 汉语大词典:谦益
源见“一诺千金”。指重大的许诺。宋苏轼《赠钱道人》诗:“不量力所负,轻出千钧诺。”
元明时俗语。谓做事抢先一步就能争取主动而获胜,否则就会遭到不幸后果。语出元.纪君祥《赵氏孤儿》四折:“当初那穿红的和这穿紫的元是一殿之臣,争奈两个文武不和,因此做下对头,已非一日。那穿红的想道:‘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