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连璧

连璧

庄子.列御寇》:“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

“连璧”又称“双璧”,“两璧相连”,常用以比喻并美的两人或两物。

晋书.夏侯湛传》:“湛美容观,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师谓之连璧。”此指才貌并美的二友。


【典源】《世说新语·容止》:“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时人谓之连璧。”南朝齐·臧荣绪《晋书》:“ (夏侯) 湛美容观,才章富盛,早有名誉。与潘安仁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师谓之连璧。”《晋书·夏侯湛列传》亦载。又《北史·韦孝宽传》:“时独孤信为新野郡守,同隶荆州,与孝宽情好款密,政术俱美,荆部吏人号为连璧。”

【今译】晋代潘岳 (字安仁) 与夏侯湛皆富文才,姿容并美。二人亲密友善,每当外出,总是乘车同行。当时人们称美他们为连璧。又北周时独孤信与韦叔裕 (字孝宽) 交谊深厚,治绩俱佳,亦被人称为连璧。

【释义】 后以此典称誉两件同样美好的事物或两位同样出色的人。

【典形】 连璧、联璧、潘夏、全璧散、双璧、双连珠、同舆、湛岳、连手望安仁、白璧为谁连。

【示例】

〔连璧〕 唐·柳宗元《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慕友惭连璧,言姻喜附葭。”

〔联璧〕唐·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能吏逢联璧,华筵直一金。”

〔潘夏〕 南朝陈·陈暄《洛阳道》:“欲知双璧价,潘夏正连茵。”

〔全璧散〕 唐·李商隐《灵仙阁晚眺寄郓州韦评事》:“潘游全璧散,郭去半舟闲。”

〔双璧〕 明·陈子龙《送子服之维扬兼讯子退》:“徘徊慎行旅,咫尺联双璧。”

〔双连珠〕 南朝齐·陆厥《齐歌行》:“同载双连珠,合席悬河注。”

〔同舆〕 宋·苏轼《答任师中家汉公》:“赖我同年友,相欢出同舆。”

〔湛岳〕 宋·苏轼《书韩干二马》:“赭白紫骝俱绝世,马中湛岳有妍姿。”


【词语连璧】   汉语词典:连璧

猜你喜欢

  • 游目三馀

    源见“三馀”。谓抓紧空闲时间看书学习。北周庾信《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五:“托情欣六学,游目爱三馀。”

  • 水涨船高

    涨:亦作“长”。水位上升,船身也随之升高。比喻事物随其所凭借之物增高而相应地提高。《五灯会元.郢州芭蕉山继彻禅师》:“眼中无翳,空里无花,水长船高,泥多佛大。”《歧路灯》八九回:“这水涨船高,下边水涨

  • 绠短汲深

    《庄子.至乐》:“昔者管子有言……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绠,系汲水器的绳索。汲,从井中打水。后因用“绠短汲深”为比喻力小任重,不胜负荷之典。常用为谦词。唐颜真卿《〈干禄字书〉序》:“绠

  • 命轻鸿毛

    生命轻如鸿毛。比喻死得没有价值。《燕丹子》卷下:“今轲常侍君子之侧,闻烈士之节,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但问用之所在耳。”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存荆

    同“存楚”。汉班固《幽通赋》:“木(段干木)偃息以蕃魏兮,申(申包胥)重茧以存荆。”【词语存荆】   汉语大词典:存荆

  • 跿跔科头

    跿( ㄊㄨˊ tú 徒)跔( ㄐㄩ jū 拘):腾跳踊跃。科头:不戴帽子。形容兵士的勇敢。《战国策.韩策》:“虎贲之士,跿跔科头,贯颐奋戟者,至不可胜计。”贯颐:弯弓。

  • 瓦解

    ①犹分裂、分解。《史记·货殖列传》:“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②比喻人心涣散、混乱。《史记·淮南王安传》: “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家而七。” 参见:○土崩瓦解【词语瓦解】

  • 携觞王太守

    源见“白衣送酒”。咏重九登高饮酒。唐权德舆《九日北楼宴集》诗:“不见携觞王太守,空思落帽孟参军。”

  • 看西爽

    源见“拄笏看山”。借指闲居赏景。西爽,西山爽气。清钱谦益《张藐姑太仆许饷名酒叠前韵奉简》:“马曹官好看西爽,酒郡封移带宿酣。”

  • 潜鳞

    同“潜龙”。汉王粲《赠蔡子笃》诗:“潜鳞在渊,归雁载轩。”明李东阳《与顾天锡夜话》诗:“潜鳞自足波涛地,别马长怀秣饲心。”【词语潜鳞】   汉语大词典:潜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