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贪多嚼不烂

贪多嚼不烂

比喻一味求多,结果反而达不到目的。语出《宝林禅师语录.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僧云:‘明眼衲僧因甚脚跟下红丝线不断?’师云:‘贪多嚼不细。’”后多引作〔贪多嚼不烂〕。《二刻拍案惊奇.襄敏公元宵失子》记载,一个贼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拐骗了人家一个孩子,可是不便带走,中途又只好丢掉了。“众贼道:‘而今孩子何在?正是贪多嚼不烂了。’”《红楼梦》九回:“虽说是奋志要强,那工课宁可少些:一则贪多嚼不烂,二则身子也要保重。”


其他 比喻一味贪求太多,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高和《越轨诉讼》:“没有? 不可能吧! 我告诉你,~,常走夜路别碰上鬼打墙,弄不好掉沟里爬不上来。”※嚼,不读作jué。△贬义。常用于贪财太多,反而保不住。也用于学习一味求多,反而不能接受。


【词语贪多嚼不烂】  成语:贪多嚼不烂汉语词典:贪多嚼不烂

猜你喜欢

  • 片言酬凿齿

    源见“弥天对”。形容高智而善于对答。五代齐己《寄岘山愿公》诗之一:“片言酬凿齿,半偈伏姚秦。”

  • 爱惜羽毛

    明.李贽《初谭集.父子回》:“陛下爱其骨肉,臣敢惜其羽毛。”此典故以羽毛比喻人的声誉。“爱惜羽毛”亦作“自惜羽毛”,即指惜己声誉。近人章炳麟在其《答某书》中写道:“苟其人自惜羽毛,又知东人非始终可保,

  • 图穷匕见

    指荆轲(Kē科)在秦王政(即秦始皇)面前把地图展开到最后,露出匕首。后以此典比喻义士拼死抗争的壮烈行为。或比喻真相毕露,誓不两立。战国末,公元前227,荆轲,字公叔,奉燕国太子姬丹之命,与秦舞阳(一作

  • 舞鹤乘轩

    源见“乘轩鹤”。戏称自己与友人出行。唐孟浩然《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诗:“舞鹤乘轩至,游鱼拥钓来。”

  • 灞上军

    源见“细柳营”。指纪律松弛的军营。清林寿图《灞桥》诗:“水声呜咽结愁云,儿戏当年灞上军。”

  • 陈草

    同“陈琳檄”。唐李峤《檄》诗:“曹风虽觉愈,陈草始知名。”

  • 鸥伴

    源见“鸥鹭忘机”。借指退隐生活。元乔吉《梁州第七.射雁》套曲:“见沉浮鸥伴,来往渔船,平沙衰草,古木苍烟。”【词语鸥伴】   汉语大词典:鸥伴

  • 出山泉水

    唐.杜甫《佳人》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后用“出山泉水”作为出仕做官的人,不再象未“出山”时那样清高纯洁的典故。偏正 出山,喻出仕,即做官。没做官时清白,一做官就不那么清白了。唐·杜甫《佳人》

  • 子晋鹤

    源见“王乔控鹤”。指仙鹤。明汤显祖《岭外初归王恒叔点苍山寄示五岳游欣然成韵》:“旧有浮丘云作盖,能无子晋鹤为骖。”

  • 操赢

    同“操奇逐赢”。《子华子.晏子问党》:“操赢而制馀,商贾之所为也。”【词语操赢】   汉语大词典:操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