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负米养亲

负米养亲

同“负米”。宋陆游《生日子聿作五字诗为追怀先亲》诗:“负米养亲无复日,《蓼莪》废讲岂胜悲。”


连动 比喻为人子者出门做事,按时寄款归家,以奉养父母。《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见孔子曰:‘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旧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宋史·张昭传》:“躬耕负米以养亲。”△褒义。用于写孝顺。


【典源】 汉·刘向《说苑·建本》:“子路曰:‘负重道远者,不择地而休;家贫亲老者,不择禄而仕。昔者,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孔子家语·致思》亦载。

【今译】 孔子的弟子仲由 (字子路、季路)说:“背负重物走远路的人,顾不上选择地方才休息; 家境贫穷而敬养父母的,不会计较俸禄多少才做官。从前我侍奉二老,常常自己吃粗劣的饭菜,而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给他们吃。父母去世后,我南游楚国为官,车马众多,粮米充裕,想再回到那吃粗食为父母背米的时候,却已是不可能的了。”

【释义】后以此典指孝敬奉养父母。

【典形】 负米、负米百里、负米供亲、负米归、负米养亲、恨深负米、华毂之哀、季路孝、南游之叹、负米万里、贫负米、负米勤。

【示例】

〔负米〕 宋·苏轼《伯父送先人下第》之十一:“乞墦何足羡,负米可忘艰。”

〔负米百里〕 清·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高堂有母儿一人,负米百里伤哉贫。”

〔负米养亲〕 宋·陆游《生日子聿作五字诗为追怀先亲》:“负米养亲无复日,蓼莪废讲岂胜悲。”

〔恨深负米〕 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恨深负米,荣暨击钟。”

〔华毂之哀〕 南朝梁·江淹《萧太傅谢追赠父祖表》:“虽惭曾舆乔木之敬,实抱仲路华毂之哀。”

〔季路孝〕 金·元好问《送钦叔内翰》之二:“古称季路孝,负米曾百里。”

〔南游之叹〕 唐·骆宾王《上吏部裴侍郎书》:“见高堂九仞,曾参负北向之悲; 积粟万钟,季路起南游之叹。”


猜你喜欢

  • 鹊潢宝扛

    源见“乌鹊填桥”。喻指为男女撮合之事。明徐渭《翠乡一梦》二出:“肚疼的假孀海棠,报怨的几霜鸹鸧。填几座鹊潢宝扛,几乎做鸨桑乃堂。”【词语鹊潢宝扛】  成语:鹊潢宝扛汉语大词典:鹊潢宝扛

  • 何氏三高

    《南史.何胤传》:“胤字子季……而纵情诞节,时人未之知也,唯?(沛国刘?,何胤是其门生)与汝南周顒深器异之……胤以会稽山多灵异,往游焉,居若邪山云门寺。初,胤二兄求、点并栖遁,求先卒,至是胤又隐,世号

  • 飞鹢退

    源见“六鹢风”。六鹢退飞,形容风大。清钱谦益《大风发谷城山》诗:“合沓饥鸱号,排荡飞鹢退。”

  • 蔗杖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裴松之注引《典论.自序》:“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空手入白刃。余与论剑良久,谓言将军法非也,余固常好之,

  • 漏春和尚

    源见“漏泄春光”。指新栽柳树。宋 陶穀《清异录.漏春和尚》:“新栽柳树,必用泥固济其末,颇类比丘顶相。元伯玉宅前插柳,初春吐芽,伯玉曰:‘且得漏春和尚一一无恙。’盖取子美‘漏泄春光有柳条’之句。”【词

  • 穷猿投林

    比喻穷困之人急觅栖身之所。宋苏轼《与王定国书》: “近在常置得一小庄子,岁可得百石,似可足食。非不知扬州之美。穷猿投林,不暇择木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

  • 鹏背扶摇

    源见“鲲鹏展翅”。喻志向远大,气概豪迈。元王恽《梦升天诗》:“沈沈玉漏三更后,鹏背扶摇九万抟。”

  • 唾壶击玉

    同“唾壶击缺”。宋 苏茂一《琐窗寒.重游东湖》词:“已登临,少年思豪,唾壶击玉歌清壮。”

  • 勇冠三军

    英武出众,为三军之首。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将军勇冠三军,才为世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主谓 冠,位居第一;三军,春秋时大国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这里泛指全军。谓英勇过人,全军

  • 贾生问鵩

    同“贾生赋鵩”。宋孙觌《西徐上梁文》:“已免贾生问鵩之尤,遂谐韩公见蝎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