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覆水难收

覆水难收

春秋楚.鹖冠子《鹖冠子》:“太公(周姜尚,又名吕尚、太公望,俗称姜太公)即封齐侯,道过前妻,再拜求合(妻求复婚),公取盆水覆地,令收之,惟得少泥。公曰:‘谁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晋.王嘉《拾遗记》,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八,清.王仁俊《类林》亦辑此事。

姜太公贫困时,妻子马氏不安于贫贱而离去。太公扶助武王灭殷后,封为齐侯,声名贵显,马氏又要求复婚。太公取水泼地,令她收取,覆水既然不可全收,婚姻既离便不可复合。

后以此常比喻夫妻离而难合,又引伸喻指事既成而无可挽回。

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


主谓 泼出去的水,无法再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天雨花》:“维明笑道:‘他原是我的妻子,只因嫁了吴谋,如今是~了。’”△多用于情状方面。 →木已成舟 ↔未定之天 破镜重圆。也作“反水不收”、“覆水不收”、“马前泼水”、“买臣覆水”、“泼水难收”、“水覆难收”。


【典源】 《后汉书·何进传》:“ (何)苗谓 (何) 进曰:‘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 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八:“姜太公妻马氏,不堪其贫而去,及太公既贵再来,太公取一壶水倾于地,令妻收之。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

【今译】 后汉何进,南阳人,其妹入选进宫,封为贵人,后又立为皇后,何进也身居高位。何进拥兵反对宦官专权,其弟何苗劝他说“我们当初从南阳家乡来,都很贫贱,靠朝廷才得到今天的富贵荣华。国家大事,谈何容易! 泼出去的水就收不回来了。你应该深思,与宫内和睦相处才是。”传说姜太公的妻子马氏,由于不堪贫贱而离开了他。等到姜太公富贵了,她又来要求恢复夫妻关系。姜太公于是把一壶水倒在地上,让马氏把水收起来,对她说:“你要想重归于好,那就如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一样。”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事情已成定局,难以挽回;或形容夫妇离异难以重圆。

【典形】 覆水、覆水难重荐、覆水难收、难收水、水覆难收。

【示例】

〔覆水〕 宋·苏轼《芙蓉城》:“一朝覆水不返瓶,罗巾别泪空荧荧。”

〔覆水难重荐〕 唐·徐惠 《长门怨》:“颓思今已矣,覆水难重荐。”

〔覆水难收〕 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赠卢照邻》:“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

〔难收水〕 唐·刘禹锡《怀妓》:“金盆已覆难收水,玉轸长抛不续弦。”

〔水覆难收〕 唐·李白《妾薄命》“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词语覆水难收】  成语:覆水难收汉语词典:覆水难收

猜你喜欢

  • 忘身

    参见:徙宅忘妻【词语忘身】   汉语大词典:忘身

  • 老莱衣

    源见“老莱娱亲”。老莱子娱亲所穿的小儿彩衣。后用以表示对父母的孝养。唐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诗:“兵革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词语老莱衣】   汉语大词典:老莱衣

  • 南昌尉

    《汉书.梅福传》:“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也。……为郡文学,补南昌尉。……至元始中(元始,汉平帝年号),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名姓为吴市门卒云。”汉时

  • 怀黄佩紫

    比喻身居高位。《梁书·陈伯之传》: “怀黄佩紫,赞帷幄之谋; 乘轺建节,奉疆场之任 。” 参见:○怀金拖紫见“佩紫怀黄”。《梁书·陈伯之传》:“~,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疆场之任。”【词语怀黄佩紫】

  • 子云阁

    源见“扬雄投阁”。指天禄阁。亦借指文士苦读于藏书之楼。南朝 宋谢灵运《斋中读书诗》:“卧疾丰暇豫,翰墨时间作……既笑沮 溺苦,又哂子云阁。”南朝 梁萧纲《君子行》:“君子怀琬琰,不使涅尘淄。从容子云阁

  • 倡条

    源见“倡园花”。指杨柳轻柔多姿的枝条。《渔洋诗话》卷中引清 唐济武《再至金陵》诗:“鬖鬖风柳绿绿丝,略似倡条发披肩。”亦喻妓女。《随园诗话》卷九引清 陈楚筠诗:“新安山高江水遥,卷葹原不生倡条。贞魂夜

  • 枉尺

    同“枉尺直寻”。宋邵雍《高竹》诗之三:“枉尺既不能,括囊又何谢?”【词语枉尺】   汉语大词典:枉尺

  • 沧浪老人

    源见“沧浪濯缨”。指隐者、渔父。唐李白《笑歌行》:“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偏正 隐者、渔父。语本《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

  • 贞元旧谱

    同“贞元朝士无多”。谱,曲谱。元卢挚《鹊桥仙》词:“江山画图,楼台烟雨,满意云间金缕。饶他苏小更风流,便怎似、贞元旧谱。”【词语贞元旧谱】  成语:贞元旧谱汉语大词典:贞元旧谱

  • 卫郎温润

    同“卫郎玉润”。宋陈深《齐天乐.寿妇翁》词:“自笑狂疏,尊前起寿,不似卫郎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