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袖手旁观

袖手旁观

形容置身事外,不参予过问。明方孝儒《豫让论》: “袖手旁观,坐待成败,国士之报,曾若是乎?”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 “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 斫(zhuo): 砍,削。唐韩愈在文中设譬: 没有经验的人砍木头,往往碰破手指,满头大汗,而能工巧匠却缩手袖中,一旁观看。


连动 袖手,把手笼在袖子里。双手笼在袖子里,站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不加过问,或不给帮助。语本唐·韩愈《祭柳子厚文》:“不善为斫,血指汗颜,巧匠旁观,缩手袖间。”杨沫《青春之歌》:“卢嘉川还一边对两位教员说:‘国事如此,咱们谁也不能~呵!’”△常用于说明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或自己应该去过问的事情而不闻不问。→隔岸观火 冷眼旁观 作壁上观 坐视不救 漠不关心 ↔拔刀相助 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也作“旁观袖手”、“缩手旁观”、“束手旁观”、“袖手傍观”。


【词语袖手旁观】  成语:袖手旁观汉语词典:袖手旁观

猜你喜欢

  • 昭然若揭

    《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后以“昭然若揭”形容真相毕露,清清楚楚。清 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子误子之误,昭然若揭矣。”主谓 昭然,清楚明白的样子;揭,高

  • 阿衡

    《书.太甲上》:“惟嗣王不惠于阿衡。”孔传:“阿,倚;衡,平。言不顺伊尹之训。”阿衡为商代师保之官。伊尹曾任此官,故以指伊尹。《诗.商颂.长发》:“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毛传:“阿衡,伊尹也。”亦引

  • 同心合德

    同“同心同德”。清 李渔《蜃中楼.献寿》:“我有两个同胞兄弟,一个是洞庭君,一个是钱塘君。洞庭与俺同心合德。”清 陈天华《警世钟》:“降心下气,和那平民党,维新党,同心合德,不分畛域,共图抵制外国。”

  • 为鱼叹

    源见“微禹叹”。指遭遇水灾,怀念大禹的功绩。唐李德裕《王京兆》诗:“投马灾未弭,为鱼叹方深。”

  • 李公颠

    源见“张公吃酒李公醉”。指移花接木或顶替。清黄遵宪《再述》诗之三:“朝议正为刘氏袒,里优忽唱李公颠。”

  • 朱游和药

    《汉书.萧望之传》载:萧望之因其子上书得祸,不忍年迈时入狱。当使者来召时,对门生朱云说:“游,趣和药来,无久留我死!”遂饮鸩酒自杀。游,朱云字。和药,将毒药调和成药酒。后因以“朱游和药”为自裁之典。清

  • 打油诗

    唐.张打油作《雪诗》云:“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打油诗之名因此而来。见明.杨慎《升庵诗话》。打油诗是诗体的一种,又称俚俗诗、徘谐诗。后因称通俗诙谐,暗含讥嘲的诗为打油诗,也

  • 宋玉墙头

    源见“东墙窥宋”。借指佳人寄情之所。亦借指花开处。宋向子諲《减字木兰花.梅花盛开走笔戏呈韩叔夏》词:“更有难忘,宋玉墙头婉婉香。”

  • 疾足先得

    亦作“捷足先登”。行动迅速的人先得到。《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鹿:比喻帝位。疾:快速。主谓 跑快的人先得到东西。比喻行动快捷的人先达到目的。《史记·淮阴侯

  • 隗在燕

    源见“黄金台”。指战国时郭隗受到燕昭王的特别礼遇,获得殊荣。唐刘禹锡《会昌春连宴即事》诗:“兴伴王寻戴,荣同隗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