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蜗牛庐

蜗牛庐

三国志.管宁传》:“尺牍之迹,动见模楷焉。”裴松之注引三国 魏鱼豢《魏略》:“先等作圜舍,形如蜗牛蔽,故谓之蜗牛庐。”又晋崔豹古今注.鱼虫》:“蜗牛……壳如小螺,热则自悬於叶下。野人结圆舍,如蜗牛之壳,故曰蜗舍。”形圆似蜗牛壳的简易庐舍。亦泛指简陋的房屋。常用以谦称自己的居处。《北齐书.蔡俊传》:“高祖客其舍,初居处於蜗牛庐中,苍鹰母数见庐上赤气属天。”宋黄庭坚《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初开蜗牛庐,中置师子床。”


【典源】 《三国志·魏书·管宁传》注引《魏略》 曰:“ (焦) 先字孝然。……饥不苟食,寒不苟衣,结草以为裳,科头徒跣。每出,见妇人则隐翳,须去乃出。自作一瓜牛庐,净扫其中。营木为床,布草蓐其上。”裴松之案:“焦先及杨沛,并作瓜牛庐,止其中。以为瓜当作蜗; 蜗牛,螺虫之有角者也,俗或呼为黄犊。先等作圜舍,形如蜗牛蔽,故谓之蜗牛庐。”

【今译】 三国时的隐士焦光 (字孝然) 饥饿时不随便求东西吃,天寒时也不随便求衣服穿,用草编成衣裳,光头赤脚。每当外出遇见妇女就藏起,等妇女离去才出来。自己修造了一个很小的圆形住室,好像蜗牛壳一样,他将里面打扫干净,以木板为床,上面铺上草,就生活在里面。

【释义】 后以此典指隐士的简陋住处。

【典形】 圜舍如蜗、庐如瓜牛、蜗壳卜居、蜗庐、蜗牛庐、蜗牛舍、蜗舍、蜗屋、一室盘蜗、蜗牛独卧。

【示例】

〔圜舍如蜗〕 宋·苏轼《次韵毛君山房遣兴》:“焦先夙所尚,圜舍恰如蜗。”

〔庐如瓜牛〕 清·王士禛《和田纶霞郎中移居》:“庐如瓜牛足摇膝,毕逋爱伴城头鸦。”

〔蜗壳卜居〕 宋·苏轼《和致仕张郎中春画》:“蜗壳卜居心自放,蝇头写字眼能明。”

〔蜗庐〕 唐·骆宾王《寒夜独坐游子多怀》:“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

〔蜗牛庐〕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出扶桑藜杖,入卧蜗牛庐。”

〔蜗牛舍〕 唐·李商隐《自喜》:“自喜蜗牛舍,兼容燕子巢。”

〔蜗舍〕 唐·刘长卿《送州人孙沅自本州却归》:“诗书满蜗舍,征税反渔竿。”

〔蜗屋〕 明·袁宏道《答鲁印山见贺新居之作》:“鸠巢唤妇真成拙,蜗屋随身也觉多。”

〔一室盘蜗〕 宋·黄庭坚《次韵张仲谋》:“我亦无酒饮,一室可盘蜗。”


【词语蜗牛庐】   汉语词典:蜗牛庐

猜你喜欢

  • 晋岭瞻云

    源见“白云亲舍”。指唐狄仁杰登太行望白云怀念远方亲人。明李东阳《望狄梁公祠》诗:“心悬晋岭瞻云地,功在虞渊取日时。”

  • 沉刀

    《晋书.郭翻传》:“郭翻字长翔,武昌人也。……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路人不取,固辞,翻曰:‘尔向不取,我岂能得!’路人曰:‘我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翻知其终不受,复沉刀于水。路人怅

  • 乌夜啼

    《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引《唐书.乐志》曰:“乌夜啼者,宋临川王义庆所作也。元嘉十七年,徙彭城王义康于豫章。义庆时为江州〔相〕,至镇相见而哭。文帝闻而怪之,征还宅,大惧。伎妾夜闻乌夜啼声,叩其阁云:‘明日

  • 虹饮井

    《汉书.武丘子传.燕刺王旦传》:“是时天雨,虹下属宫中饮井水,井水竭。”传说虹能吸饮。后遂用为咏虹之典。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四《暮归舟中》诗:“断虹低饮涧,落日远衔山。”

  • 螭头笔

    源见“螭头载笔”。指史臣入值记事。宋梅尧臣《送李学士河东转运》诗:“重持使者节,北上太行行。未注螭头笔,来赒塞下兵。”【词语螭头笔】   汉语大词典:螭头笔

  • 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三绝,指多次断绝。孔子晚年反复研读《周易》,以致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因经久摩挲而多次断绝。后来便以此来形容读书的刻苦与勤奋。晋.葛洪《抱朴子

  • 攀桂

    汉 淮南小山《招隐士》:“攀援桂枝兮聊淹留。”后以“攀桂”为留友或送别之典。唐皎然《裴端公使君清席赋得青桂歌送徐长史》:“昔年攀桂为留人,今朝攀桂送归客。秋风桃李摇落尽,为君青青伴松柏。”同“攀丹桂”

  • 卧榻岂容酣睡

    同“卧榻之侧,岂容鼾睡”。《聊斋志异.凤仙》:“〔刘赤水〕心知其狐,亦不恐,入而叱曰:‘卧榻岂容酣睡!’”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词语卧榻岂容酣睡】  成语:卧榻岂容酣睡汉语大词典:卧榻岂容酣

  • 曹王拂局

    源见“巾角弹棋”。指精于游艺技巧。唐王维《魏郡太守上党苗公德政碑》:“朱亥袖椎,豪雄扼腕;曹王拂局,轻薄为心。”

  • 阮生泪

    源见“哭穷途”。喻指陷于困境、无路可走的悲哀。清张问陶《由睫巢移居竹尾小楼》诗:“人有阮生泪,楼绝庾公尘。”【词语阮生泪】   汉语大词典:阮生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