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蚌鹬相持

蚌鹬相持

源见“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宋秦观《边防中》:“天方厌羌,内难屡起,权臣擅事,蚌鹬相持。”


主谓 比喻双方相斗,都没有得益,只能使第三者得利。语本《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宋·秦观《边防中》:“天方厌羌,内难屡起,权臣事,~。”△多用于斗争方面。→鹬蚌相争


【词语蚌鹬相持】  成语:蚌鹬相持汉语词典:蚌鹬相持

猜你喜欢

  • 庑下赁舂

    源见“梁鸿赁庑”。指贤士赁屋而居,劳作而食。傅尃《寄啸长沙一首》诗:“庑下赁舂知客冷,篱边种菊奈秋那!”

  • 如愿之求

    晋.干宝《搜神记》卷四:“庐陵欧明,从贾客,道经彭泽湖。每以舟中所有,多少投湖中,云:‘以为礼。’积数年。后复过,忽见湖中有大道,上多风尘。有数吏,乘车马来候明,云:‘是青洪君使要。’须臾达,见有府舍

  • 凫短不能长

    同“凫胫鹤膝”。明冯惟敏《醉太平.家训》曲:“须知凫短不能长,再休提勉强。”

  • 方以类聚

    谓同类事物相聚一处。《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孔颖达疏:“方谓法术性行,以类共聚。”晋 皇甫谧《三都赋》序:“土有常产,俗有旧风;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聂绀弩《论通天教主》:“

  • 席不暇煖

    见“席不暇暖”。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恓惶,~。”

  • 梦觉黄粱

    源见“黄粱梦”。指幻梦醒悟之时。《群音类选.沈莲池〈驻云飞.出家〉》:“童颜白首,梦觉黄粱,一笑无何有。”见“黄粱一梦”。《群音类选·沈莲池〈驻云飞·出家〉》:“童颜白首,~,一笑无何有。”【词语梦觉

  • 东海孝妇

    东海:郡名,在今山东至江苏沿海地区。汉朝时,东海郡有位孝妇,年轻守寡,没有子女,孝养婆母很恭谨。婆母让她改嫁,她不答应。婆母对邻居说:“媳妇侍奉我很勤苦,她年轻守寡,又没有孩子,太可怜了!我这么老了,

  • 徙橘

    源见“橘化为枳”。喻指离开故土。唐骆宾王《晚泊江镇》诗:“转蓬惊别绪,徙橘怆离忧。”

  • 龙驭上宾

    源见“乘龙出鼎湖”。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明李东阳《张公墓志铭》:“盖有意大用,未几而龙驭上宾矣。”主谓 驭,驾驭。乘龙升天,为天帝上宾。《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铜,铸

  • 二十四老翁

    《孔子家语》卷三《辩政》:“孔子谓宓子贱曰:‘子治单父,众悦,子何施而得之也?子语丘所以为之者。’……(子贱)曰:‘不齐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视者十一人。’孔子曰:‘……犹未足也。’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