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薏苡之谤

薏苡之谤

后汉书.马援传》:“初,援在交阯,常饵(食,吃)薏苡(植物名,俗称药玉米)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武与於陵侯侯昱(司徒侯霸之子)等皆以章言其状,帝(刘秀)益怒。援妻孥惶惧,不敢以丧还旧茔,裁(才)买城西数亩地槁(草)葬而已。宾客故人莫敢吊会。援兄子严与援妻子草索相连,诣阙请罪。帝乃出松(梁松曾因私,陷害马援)书以示之。方知所坐(指坐罪的缘由),上书诉冤,前后六上,辞甚哀切,然后得葬。”

汉朝马援在交趾做官,回长安时带回来一车薏苡实。当时人不知情由,以为是南方的珍奇东西。马援死后,梁松等诬说是贪污所得的明珠文犀。刘秀知道后非常生气。这样,马援的葬礼也不敢正常进行,只是草草埋葬了事。马援的家属一起到朝堂请罪,光武帝拿出梁松的书信给他们看,才明白坐罪缘由。经六次上书申辩,真相才得大白。

后因以“薏苡谤”比喻遭受诬陷。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柳宗元《为南承嗣乞效用状》:“首级之差今复谁辨?薏苡之谤不能自明。”明朱彝尊《酬洪升》诗:“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


见“薏苡明珠”。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是知瓜李之嫌,~,斯不可忘。”


【词语薏苡之谤】  成语:薏苡之谤汉语词典:薏苡之谤

猜你喜欢

  • 玄豹隐

    源见“南山雾豹”。谓隐而避害。唐唐彦谦《中秋夜玩月》诗:“雾静不容玄豹隐,冰生惟恐夏虫疑。”

  • 黄杨闰

    源见“黄杨厄闰”。喻指困境、挫折。宋冯时行《和史济川见赠》:“向来共厄黄杨闰,别后相逢白发年。”【词语黄杨闰】   汉语大词典:黄杨闰

  • 汉彘

    源见“人彘之变”。指汉代吕后对被她残害的戚夫人所加的污辱性称呼。柳亚子《四月二十九日上午偕鲍德作园游归得毛主席惠诗即次其韵》:“汉彘唐猫原有恨,唐尧汉武讵能量。”

  • 哀鹃啼

    源见“望帝啼鹃”。指杜鹃鸟的哀啼。清顾炎武《赠顾推官咸正》诗:“岂知杲卿血,已化哀鹃啼。”

  • 内相

    《新唐书.陆贽传》:“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天子尚以辈行呼而不名。在奉天,朝夕进见,虽外有宰相主大议,而贽常居中参裁可否,时号内相。”翰林学士本不应参与政事,但陆贽得宠常得参与,故后称翰林学士为内

  • 探囊胠箧

    源见“胠箧”。指偷盗。清俞樾《右台仙馆笔记.江西李某》:“少年曰:‘不敢相欺,某乃江湖所谓铁算盘也,不必探囊胠箧,而能以术取人财。’”并列 胠,从旁边打开。箧,小箱子。伸手摸袋子,打开小箱子。指盗窃。

  • 滕六

    唐牛僧孺《玄怪录.萧志忠》:“黄冠曰:‘萧使君每役人,必恤其饥寒,若祈滕六降雪,巽二起风,即不复游猎矣。’”“滕六”为传说中雪神名,因以为咏雪之典。宋范成大《正月六日雪风大作》诗:“滕六无端巽二痴,翻

  • 膝行

    用膝盖行走;跪着前进。表示十分敬畏。《庄子.在宥》:“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史记.项羽本纪》:“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词语膝行】   汉语

  • 同声相应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孔颖达疏:“同声相应者,若弹宫而宫应,弹角而角动是也。同气相求者,若天欲雨而础柱润是也。此二者声气相感也。”后多以喻志趣相同者互相呼应。《三国志.王粲等传论》:“昔

  • 烹鲤

    源见“鱼传尺素”。指亲友来信。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雕虫蒙记忆,烹鲤问沉绵。”【词语烹鲤】   汉语大词典:烹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