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蓬莱仙岛

蓬莱仙岛

此典指我国古代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仙岛,为仙人所居。后以此典比喻海中仙境;或形容人间胜境;或指海岛风景极佳。战国时,自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就派人漂海寻找蓬莱、方丈、瀛(yíng迎)洲。这三座神山,传说座落在渤海(今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间之海)中,离人间不远,仙人们担心漂海将到,便刮风将船吹开离去。曾经有人到过那里,众仙人和长生不死之药都在那里。那里飞鸟及野兽都是白色,宫殿都是黄金和白银建造。未到那里时,远远望去,三座神山像天上云气;到达那里一看,三座神山反而映在水下。当船将要逼近时,风就把船吹开,始终不能到达那里。世间帝王没有不羡慕那里的。此典又作“方蓬”、“方壶”、“蓬莱”、“三山海底”、“蓬莱银阙”、“蓬瀛”、“三壶”、“三山”、“蓬岛”、“蓬壶”、“瀛岛”、“五山”、“员阙”、“壶峤”、“瀛洲”。

【出典】:

史记》卷28《封禅书》1369、1370页:“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燕昭王)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东海中三神山)。此三神山者,其(傅)〔傅〕(据《汉书·郊祀志》宜校作“傅”,简化字为“传”字)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què雀,宫门前两边供了望之楼,泛指帝王宫殿)。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zhé哲,就)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羡慕)焉。”

【例句】:

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寄言息夫子,岁晚陟方蓬。” 唐·李白《赠张镐》之二:“灭虏不言功,飘然陟方壶。”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 唐·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垍》:“方丈三韩外,昆仑万国西。” 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李商隐《牡丹》:“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唐·刘复《长歌行》:“三山海底无见期,百龄世间莫虚弃。” 宋·杨亿《汉武》:“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 宋·梅尧臣《次韵答黄介夫》:“神仙多羽翼,一一飞蓬瀛。” 宋·苏轼《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独秀江南知有意,要三二别四三壶。” 宋·苏轼《寓居合江楼》:“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宋·张元干《永遇乐·洛滨横山作》:“揽浮丘,飘飘衣袂,相与似游蓬岛。” 宋·刘辰翁《沁园春》:“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 宋·吕同老《天香·龙涎香》:“冰片熔肌,水沉换骨,蜿蜒梦断瀛岛。” 金·元好问《木兰花慢》:“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 元·萨都拉《汉宫早春曲》:“鞭却灵鳌驾五山,芙蓉夜暖光阑干。” 明·陈子龙《仲夏直在掖门》:“轻云过员阙,风吹闻清虚。” 清·黄景仁《尧母庙》:“都山望尧山,离立若壶峤。” 清·孙尔淮《水调歌头》:“看取玉壶天地,何处有瀛洲?”


【典源】《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无底,名曰归墟。八絃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 一曰岱屿、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 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 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晋·王嘉《拾遗记》卷一:“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 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此三山上广中狭下方,皆如工制,犹华山之似削成。”

【今译】 传说渤海之东几亿万里远,有巨沟壑,深得无底,名为归墟。天下四面八方的水,都流入此处,而里面的水也不见增加减少。其中有五座神山,分别名为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高下有三万里,山顶有九千里,上面有楼台殿阁都是用金银珠玉建造,禽兽的毛羽都是雪白的。到处长着珠玉之树,结的果实吃了都能长生不老。上面住的都是仙圣之人,在空中飞行往来。有人驾船想接近神山,等快到了神山反在水下,有风来将船吹走,终究不能到。五神山都没有根与底相连,天帝派了十五只巨鳌来负载它们,轮为三班,六万年一换。参见《龙伯钓鳌》。

【释义】 后以此典指海中仙境或人间胜境; 也用以指海岛。

【典形】 鳌驾蓬莱、方蓬、方壶、方丈、海上三山、壶峤、蓬岛、蓬壶、蓬莱、蓬莱银阙、蓬山、蓬瀛、三岛、三壶、三山、三山海底、五山、瀛岛、瀛洲、员峤、员阙、三岛十洲、巨鳌冠山、鳌岭、鳌山、三山白银阙、海底觅仙人、蓬莱仙馆、银阙尚沉、蓬莱岛、神山、蓬莱入海底、蓬莱宫。

【示例】

〔鳌驾蓬莱〕 元·乔吉《折桂令·登姑苏台》:“鹏俯苍冥,蜃横城市,鳌驾蓬莱。”

〔方蓬〕 唐·李白《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寄言息夫子,岁晚陟方蓬。”

〔方壶〕 唐·李白 《赠张相镐》之二:“灭虏不言功,飘然陟方壶。”

〔方丈〕 唐·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方丈三韩外,昆仑万国西。”

〔海上三山〕 金·元好问《木兰花慢》:“记海上三山、云中双阙,当日南城。”

〔壶峤〕 清·黄景仁《尧母庙》:“都山望尧山,离立若壶峤。”

〔蓬岛〕 宋·张元干《永遇乐·为洛滨横山作》:“揽浮丘,飘飘衣袂,相与似游蓬岛。”

〔蓬壶〕 宋·刘辰翁《泌园春》:“芳草迷津,飞花拥道,小为蓬壶借百年。”

〔蓬莱〕 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求蓬莱复西归。”

〔蓬莱银阙〕 宋·杨亿《汉武》:“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

〔蓬山〕 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瀛〕 宋·梅尧臣 《次韵答黄介夫》:“神仙多羽翼,一一飞蓬瀛。”

〔三岛〕 唐·李商隐《牡丹》:“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

〔三壶〕 宋·苏轼 《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独秀江南知有意,要三二别四三壶。”

〔三山〕 宋·苏轼《寓居合江楼》“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三山海底〕 唐·刘复《长歌行》,“三山海底无见期,百龄世间莫虚弃。”

〔五山〕 元·萨都拉《汉官早春曲》:“鞭却灵鳌驾五山,芙蓉夜暖光阑干。”

〔瀛岛〕 宋·吕同老《天香·龙涎香》:“冰片熔肌,水沉换骨,蜿蜒梦断瀛岛。”

〔瀛洲〕 清·孙尔淮《水调歌头》:“看取玉壶天地,何处有瀛洲?”

〔员峤〕 元·揭傒斯《寄题张尊师壶州道院》:“安期羡门共来往,员峤方壶相荡浮。”

〔员阙〕 明·陈子龙《仲夏直在掖门》:“轻云过员阙,凤吹闻清虚。”


猜你喜欢

  • 李蔡下中

    源见“李广难封”。谓才能平庸。宋辛弃疾《卜算子》词:“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清陈维崧《闺怨无闷.醉后排闷作》词:“无补。莫相疑,徒自苦。今日一钱不值,李蔡下中,曾何足数。”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

    绵绵:长远不绝。 天地再长久,也还有穷尽的时候,只有这样的人间别恨,永远没有尽期。语出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尽期。”《二刻拍案惊奇.叠居奇程客得助》:“正是:世上万般哀苦

  •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诗经.大雅.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讲的人不知疲倦,听的人若无其事。形容不注重效果,徒费唇舌。宋.陆游《跋柳氏训序》:“方玭之为是书也,璨已长矣,诗曰:

  • 虺蛇入梦

    梦见虺( ㄏㄨㄟˇ huǐ 悔)蛇,古代认为是生女的前兆。《诗,小雅.斯干》:“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虺:也是蛇。虺、蛇都是阴物穴处,柔弱隐伏,故以为是女子之兆。

  • 袁耽俊迈

    《世说新语.任诞》:“桓宣武少家贫,戏大输,债主敦求甚切,思自振之方,莫知所出。陈郡袁耽,俊迈多能。宣武欲求救于耽,耽时居艰,恐致疑,试以告焉。应声便许,略无慊吝。遂变服怀布帽随温去,与债主戏。耽素有

  • 古鼎跃水

    《史记.封禅书》:“周太史儋见秦献公……其后百二十岁而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泗水》:“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

  • 鹊印

    晋干宝《搜神记》卷九:“常山张颢(后汉中常侍张奉弟),为梁州牧。天新雨后,有鸟如山鹊,飞翔入市,忽然坠地,人争取之,化为圆石。颢椎破之,得一金印,文曰;‘忠孝侯印’颢以上闻,藏之秘府。后议郎汝南樊衡夷

  • 蜀人爱诸葛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三国蜀相诸葛亮深为蜀人爱戴,他死后仍受到蜀人赞颂。后遂用为典实。唐.杜甫《八哀诗.赠

  • 王母蟠桃

    《论衡.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支山;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汉武帝内传》载:传说居住于昆仑山 层城 瑶池的西王母,曾于汉武帝时降临汉宫,视之可年三十许。在饮宴中,“又命侍女更索

  • 曹吴笔意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北齐曹仲达者,本曹国人,最推工画梵像,是为曹;谓唐吴道子曰吴。吴之笔,其势园转,而衣服飘举;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