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葛庐频顾

葛庐频顾

同“三顾茅庐”。唐詹敦仁《劝王氏入贡宠予以官作辞命篇》:“粟纵荣宁忍食,葛庐频顾谩劳思。”


猜你喜欢

  • 怨魄

    源见“望帝啼鹃”。指杜鹃鸟。唐温庭筠《锦城曲》:“怨魄未归芳草死,江头学种相思子。”【词语怨魄】   汉语大词典:怨魄

  • 三十而立

    指人到三十岁正是立业之年,应当有所建树。孔子在谈到自己一生成长过程时说,我十五岁时开始立下学习的志愿,三十岁时学业有所成就;四十岁时能知道事物的道理而不感到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事情所以然的道理而穷道达变

  • 烟波千里

    云烟和水浪茫茫千里,形容江湖远隔。比喻分别后难以再逢。唐代王涯《闺人赠远》诗:“形影一朝别,烟波千里分。”

  • 岭梅

    指大庾岭的梅花。唐代杜甫《秋日荆南述怀》诗:“秋水漫湘竹,阴风过岭梅。”大庾岭,在今江西与广东两省交界处,又称‘‘梅岭”。传说岭上的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开。【词语岭梅】   汉语大词典:岭梅

  • 张公雾

    同“张楷雾”。唐无名氏《对蜀父老问》:“门有张公之雾,突无墨子之烟。”

  • 室内江流

    源见“姜诗跃鲤”。形容孝德感天。北周庾信《温汤碑》:“山间涌水,实表忠诚;室内江流,弥彰纯孝。”【词语室内江流】  成语:室内江流汉语大词典:室内江流

  • 武昌春柳

    同“武昌柳”。唐刘禹锡《有所嗟》诗之一:“庾令楼中初见时,武昌春柳似腰肢。”【词语武昌春柳】  成语:武昌春柳汉语大词典:武昌春柳

  • 白鹿

    源见“白鹿随轩”。指太守的车驾。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诗:“竹马数小儿,拜迎白鹿前。”【词语白鹿】   汉语大词典:白鹿

  • 不舞之鹤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不肯舞。”后因以“不舞之鹤”为名不副实的典故。《聊斋志异.折狱》:“〔费祎祉〕方宰淄时,松裁弱冠,过蒙器许,而驽钝不才

  • 鷃羽

    源见“榆枋之见”。鷃雀,亦比喻才能低下的人。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并浙东元相公酬和斐然继声》:“凤姿常在竹,鷃羽不离蒿。”自注:“自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