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李
《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取走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晋王戎幼时极为聪敏。有一次和群儿玩耍,看见道旁有株李子树结满了果实,别的孩子将枝条折下,争着去抢,王戎却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取李实,王戎说:“树在道边多子,那一定是苦李。”后因以“苦李”用为比喻才拙的典故。
宋.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诗:“君知先竭是甘井,我愿得全如苦李。”
《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取走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晋王戎幼时极为聪敏。有一次和群儿玩耍,看见道旁有株李子树结满了果实,别的孩子将枝条折下,争着去抢,王戎却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取李实,王戎说:“树在道边多子,那一定是苦李。”后因以“苦李”用为比喻才拙的典故。
宋.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诗:“君知先竭是甘井,我愿得全如苦李。”
源见“一字千金”。形容著作价值极高,文字精彩。明徐渭《读问棘堂集拟寄汤君》诗:“即收《吕览》千金市,直换咸阳许座城。”
不知道老境就要来到。 形容人心情舒畅,忘却衰老。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源见“鱼游沸鼎”。比喻处于极端危险境地的人。清 洪楝园《警黄钟.宫叹》:“好似釜底游鱼,日暮途穷。”姚雪垠《李自成》一卷十章:“如今闯贼已成釜底游鱼,亡在顷刻。”见“釜中之鱼”。清·洪楝园《惊黄钟·宫
源见“卢仝七碗茶”。借指茶。宋胡铨《醉落魄.辛未九月望和答庆符》词:“浩歌箕踞巾聊岸。酒欲醒时,兴在卢仝碗。”
原作“相待如宾”,原指夫妻间相互尊敬,后也泛指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晋文公末年,晋大夫胥臣出使途中路过冀地,看到冀缺锄草,他的妻子给他送饭,很恭敬,相待如宾。胥臣和他一起回来并向晋文公推荐了冀缺。他说
同“冰魂雪魄”。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见“冰魂雪魄”。元·吴昌龄《张天师》4折:“俺本是广寒宫~,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词语冰魂素魄】 成语
同“女娲补天”。元朱德润《石氏瞻山图》诗:“女娲炼五色,大磈补不牢。”
纲,网上的总绳。目,网上的眼子。全句原指提起网上的大绳,所有网眼都会张开。后泛指条理分明,或抓住主要环节,带动一切。商朝盘庚在位时期,迁都于殷。臣民都不安新居,盘庚便对他们加以训戒和开导。他指出,各级
《三国志.魏书.卫顗传》:“昔汉武信求神仙之道,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故立仙掌以承高露。”汉武帝迷信神仙方术,于神明台上作承露盘,立铜仙舒掌以接甘露,以为和玉屑饮甘露可以延年益寿。见《汉书.郊祀志上
汉代司马迁《史记.秦本纪》:“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制曰:‘可’。”唐代章碣《焚书坑》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