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管窥蠡测

管窥蠡测

庄子.秋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后因以“管窥蠡测”比喻眼界狭小,见识短浅。明张纶林泉随笔》:“一耳目之管窥蠡测,又焉得遍观而尽识也。”


并列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量海水。比喻对事物观察了解狭窄片面。语本《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红楼梦》36回:“我昨儿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不得老爷说我是‘~’!”△贬义。用于描写肤浅。→管中窥天 管窥蛙见 管窥之见 也作“管蠡窥测”。


【典源】《庄子·秋水》:“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文选·东方朔〈答客难〉》:“语曰: 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今译】 从竹管里看天,只能看见天的很小一部分。用瓢来测量海水,也只能舀起海水的极少一部分。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见识狭隘、浅陋; 或形容浅薄无法理解高深。

【典形】 测海、测海窥天、持蠡测海、管蠡、窥管、窥天、蠡测、以管窥天、酌蠡水、以蠡酌海、测蠡、测管蠡、管窥。

【示例】

〔测海〕 宋·陆海《秋夜读书示儿子》:“持蠡欲测海,遽复迫老死。”

〔测海窥天〕 唐·王维《能禅师碑》:“香饭未消,弊衣仍覆; 皆曰升堂入室,测海窥天。”

〔持蠡测海〕 唐·杜甫《赠特进汝阳王》:“谬持蠡测海,况挹酒如渑。”

〔管蠡〕 明·唐寅《怡古歌》:“君之此志无人识,我将管蠡聊窥测。”

〔窥管〕 清·唐孙华《寿王冰庵太守》:“末学聊窥管,洪波漫测蠡。”

〔窥天〕 唐·李乂《奉和幸三会寺应制》:“小臣叨下列,持管谬窥天。”

〔蠡测〕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典籍将蠡测,文章若管窥。”

〔以管窥天〕 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以管窥天,以蠡酌海,盛德形容,岂陈梗概?”

〔酌蠡水〕 宋·李清照《词论》:“真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词语管窥蠡测】  成语:管窥蠡测汉语词典:管窥蠡测

猜你喜欢

  • 故剑

    《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传》载:汉宣帝在民间时,曾娶许广汉女平君。及即位,平君为婕妤。时公卿议立霍光女为皇后,宣帝乃下诏求“微时故剑”。大臣们知帝意图,乃议立许婕妤为皇后。微时即未显达之时,旧剑暗

  • 报爰丝

    《史记.袁盎传》:“袁盎者,楚人也,字丝。”“袁盎自其为吴相时,有从史尝盗爰盎侍儿,盎知之,弗泄,遇之如故。人有告从史,言‘君知尔与侍者通’,乃亡归。袁盎驱自追之,遂以侍者赐之,复为从史。及袁盎使吴见

  • 樱桃口

    源见“樊素”。指唐代白居易歌姬樊素。《西湖佳话.白堤政迹》:“众亲友听了,俱又惊又笑道:‘声色场中,脂脂粉粉,老先生亦可谓司空见惯矣。况樱桃口、杨柳腰尚在身边,尽可消遣,为何一个商玲珑,便钟情至此?’

  • 树杨之喻

    《战国策.魏策二》:“田需贵于魏王,惠子(即惠施,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宋国人,曾在梁为相,他是庄周的朋友。他的学说多舛驳,虽善辩,但言论多有偏见)曰:‘子必善左右。今夫杨,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

  • 孝伯痛饮

    《世说新语.任诞》:“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东晋时,王恭(字孝伯)历官中书令、前将军,曾说作名士只要能痛饮酒加上熟读《离骚》即可。后因用为启迪

  • 芹宫

    源见“泮水”。学宫、学校的代称。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俊髦虽育芹宫,桃李未荣上苑。”【词语芹宫】   汉语大词典:芹宫

  • 疏不谋亲

    犹“疏不间亲”。谋:图谋。汉.刘向《说苑.臣术》:“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见“疏不间亲”。汉·刘向《说苑·臣术》:“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臣者疏贱,不敢

  • 赤眉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天凤五年(公元18年)瑯玡人樊崇、东莞人逢安、临沂人徐宣等各起兵数万人,为区别敌我,将眉毛涂成红色,故称“赤眉军。”集众至三十万人,奉刘盆子为帝,曾一度攻入长安。后为光武帝刘秀围击

  • 掷楯

    《后汉书.逢萌传》:“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贫,给事(供职)县为亭长。时尉行过亭,萌候迎拜谒,既而掷楯(音dùn同盾)叹曰:‘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遂去之长安学,通《春秋经》。”汉朝时,每十里设

  • 一斗百篇

    指酒量的宏大和诗才的敏捷。唐代杜甫《饮中八仙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