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管中窥豹

管中窥豹

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管中窥豹,意为只看局部,不看整体。后用以比喻看问题片面。

宋.陆游《江亭》诗:“濠上观鱼非至乐,管中窥豹岂全斑。”


偏正 原意是从竹管里看豹。多比喻所见狭小,不能察全面。后以反意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一部分推测全貌,大略可知。常和“可见一斑”连用。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曲:“向~那知外,坐井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出削个好歹。”△谓见识肤浅,亦反用其意,谓以小见大。→坐井观天 以蠡测海 瓮天之见 井蛙之见 ↔见多识广。也作“管间窥豹”、“窥豹一斑”、“观凤一羽”。


【典源】《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迺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今译】 晋代王献之 (字子敬) 几岁时,曾经看门下仆役博戏,见到已能分出胜负,就说:“南风有些弱。”门下仆役轻视他是个小孩子,于是说:“这小郎君也能像从管中看豹,有时见到个把斑点。”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见闻不广或片面; 或指只见到局部,未见到整体; 也指从部分可推测到整体。

【典形】 豹一斑、管中窥、管中窥豹、窥管、窥一斑、一斑、以管觇豹。

【示例】

〔豹一斑〕 宋·王安石《和祖择之登紫微阁》:“却惭久此随诸彦,文采初无豹一斑。”

〔管中窥〕 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落落虎豹文,义难管中窥。”

〔管中窥豹〕 唐·韦庄《又玄集序》:“故知颔下采珠,难求十斛; 管中窥豹,但取一斑。”

〔窥管〕 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自吹徒窥管,于今愧挈瓶。”

〔窥一斑〕 宋·黄庭坚《平阴张澄居士隐处》:“德人墙九仞,强学窥一斑。”

〔一斑〕 宋·苏轼《范景仁和赐酒烛诗》:“万事今方咨伯始,一斑我亦愧真长。”

〔以管觇豹〕 宋·王令《客杭思李常伯》:“我愚不敢望,时以管觇豹。”


【词语管中窥豹】  成语:管中窥豹汉语词典:管中窥豹

猜你喜欢

  • 解民悬

    同“解民倒悬”。太平天国洪秀全《斩邪留正》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词语解民悬】   汉语大词典:解民悬

  • 长啸苏门

    源见“苏门长啸”。喻指高士隐居放逸情怀。清王夫之《夏日读史曳涂居闻松声》诗:“潮水孤琴传海岛,中峰长啸发苏门。”

  • 穿杨箭

    源见“百步穿杨”。百发百中之箭。喻卓越的本领。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叶怯穿杨箭,囊藏透颖锥。”

  • 摄官承乏

    摄:兼理。承乏:意谓职位出缺,暂且由自己来承担。 旧时常用作官吏履任视事的谦语。语出《左传.文公二年》:“敢告不敏,摄官承乏。”杜预注:“言欲以己不敏,摄承空乏。”《宋书.谢灵运传》:“余摄官承乏,

  • 梦为胡蝶

    源见“庄周梦蝶”。指梦中之我。清赵翼《和友人落花诗》之五:“啼到子规刚别我,梦为胡蝶也寻君。”

  • 折冲之臣

    源见“折冲樽俎”。指经国安邦的重要谋臣。《汉书.王尊传》:“〔王尊〕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诛不制之贼,解国家之忧,功著职修,威信不废,诚国家爪牙之吏,折冲之臣。”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祖述:谓奉行其道。尧舜:唐尧虞舜。宪章:法制。这里用如动词,是守其法制的意思。文武:周文王、武王。 奉行尧舜之道,遵循文武之法。这是古代儒家的传统立场。语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者流,游文

  • 来者可追

    《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谓以后的事尚能补救。《汉书.李寻传》:“本在积任母后之家,非一日之渐,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也。”主谓 后来的还可补救。语本《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

  • 雨霖铃

    唐代郑处诲《明皇杂录》:“帝幸蜀,南入斜谷。属霖雨弥旬,于栈道雨中,闻玲声与山相应,帝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复幸华清宫,……帝于望京楼命张徽奏《雨霖铃曲》,不觉悽怆流涕。”

  • 朝来爽气

    源见“拄笏看山”。谓山上晓岚朝气,清爽宜人。写身在官而心怀闲情。宋辛弃疾《木兰花慢.题上饶郡圃翠微楼》词:“甚拄笏悠然,朝来爽气,正尔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