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祢衡怀刺

祢衡怀刺

后汉书.祢衡传》:“〔祢衡(字正平)〕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后用为求人引荐的典故。清尤侗《放歌五首》之一:“冯驩弹铗不见听,祢衡怀刺谁能投?丈夫出门无知己,不如还家对妻子。”


【典源】《世说新语·言语》“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条注引 《文士传》 曰:“以建安初北游,或劝其诣京师贵游者,衡怀一刺,遂至漫灭,竟无所诣。”《后汉书·文苑列传·祢衡传》:“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今译】 后汉祢衡字正平,年轻有才学,但狂傲自负,目空他人。建安年间来京都一带游访,怀里藏着一枚名刺,准备拜谒时用。但竟没有他认为可以拜访的,以至名刺上的字都磨掉了。

【释义】 后以此典指拜访他人; 或指无人可访,得不到接纳。

【典形】 怀刺、漫灭怀中刺、祢刺、祢衡刺、袖中漫刺、一刺空磨、怀中字漫灭。

【示例】

〔怀剌〕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瞻言前古,徒欲思齐; 俯惟当今,空劳怀刺。”

〔漫灭怀中刺〕 清·钱谦益《宋比玉过访虞山》之一:“看君漫灭怀中刺,恰称闲门有雀罗。”

〔祢刺〕 明·李东阳《刑部郎中括苍金君》:“徐歌漫有临岐赠,祢刺深劳昨夜通。”

〔祢衡刺〕 宋·陆游《寄题王才臣山居》:“出游耻怀祢衡刺,归卧尽读倚相书。”

〔袖中漫刺〕 宋·黄庭坚《次韵笑邢敦夫》:“过阅王公门,袖中有漫刺。”

〔一刺空磨〕 清·黄景仁《重至当涂怀稚存》之二:“六棺未葬悲元振,一刺空磨叹祢衡。”


猜你喜欢

  • 臣靡兴夏

    《左传.襄公四年》载:寒浞初为寒国国君伯明氏的谗佞之臣。后羿(上古时夷族首领,善射。)篡夺了帝相的政权后,号有穷氏,任寒浞为相。“浞行媚于内(内,指宫人,浞与羿妻妾相通),而施赂于外(指收买羿的属臣)

  • 长门泣

    源见“长门赋”。借指妇女失宠后哀伤泪下。南朝 梁何逊《咏早梅诗》:“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此喻梅花哀艳动人的情态。

  • 坐怀不乱

    《荀子.大略》:“柳下惠(一说柳下惠即春秋时鲁国人展禽,字季,居住柳下,谥曰惠)与后门者(据清.段玉裁《毛诗故训传》说,后门即《诗经》毛传说的不逮门,即不及门,找不到投奔之处,无处住宿的意思)同衣(用

  • 鹃魂

    源见“望帝啼鹃”。指冤魂。清周亮工《哭陈开仲》诗:“鹤骨难支萧寺雨,鹃魂彳亍故园心。”【词语鹃魂】   汉语大词典:鹃魂

  • 癯仙

    同“臞仙”。宋苏轼《余与李廌方叔相知》诗:“归家但草凌云赋,我相夫子非癯仙。”【词语癯仙】   汉语大词典:癯仙

  •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布帛:泛指御寒之物。矛戟:均为古代兵器。 对人讲有帮助的话,比穿上布帛还温暖;用言语伤人,比矛戟还厉害。语出《荀子.荣辱》:“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 凤穴

    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凤穴歌声,鸾林舞曲。”《北史.文苑传序》:“潘、陆、张、左,擅侈丽之才,饰羽仪于凤穴。”后因以“凤穴”喻指文才荟萃的地方。唐李商隐《拟意》诗:“夫向羊车觅,男从凤穴求。”亦

  • 东箭

    同“东南竹箭”。《晋书.王舒虞潭顾众等传赞》:“顾实南金,虞惟东箭。”【词语东箭】   汉语大词典:东箭

  • 成连

    源见“成连海上琴”。指精通音律的大师。元耶律楚材《鼓琴》诗:“清兴腾八表,成连何必寻。”【词语成连】   汉语大词典:成连

  •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日:太阳。迟迟:舒缓之貌。蘩( ㄈㄢˊ fán ):白蒿。多年生草本植物。祁祁:众多貌。 春天里太阳走得慢,白蒿采了一担担。 表示阳春季节宜人。语出《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