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目迷五色

目迷五色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贞元中,李缪公先榜落矣。先是出试,杨员外于陵省宿归第,遇程于省司,询之所试。程探靿(注:勒,音yào,靴筒)中得赋稿示之,其破题曰:‘德动天鉴,祥开日华。’于陵览之,谓程曰:‘公今年须作状元。’翌日,杂文(唐时称应试的文章为杂文)无名。于陵深不平,乃于故策子末缮写,而斥其名氏,携之以诣主文,从容绐(音dài,欺骗,此指故意假说)之曰:‘侍郎今者所试赋,奈何用旧题?’主文辞以非也。于陵曰:‘不只题目向有人赋次(次,及),韵脚亦同。’主文大惊。于陵乃出程赋示之。主文赏叹不已。……于是请擢为状元。”

唐人李程应试作《目五色赋》,主考官不辨其才,遂落榜。后经杨于陵推荐,始补擢登科。后用为咏主考官眼力不济,不识真才之典。

宋.苏轼《分类东坡诗》卷二十一《送李元叔》:“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终迷目五色。”


主谓 五色,指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借指色彩缤纷,形容被错综复杂的现象所迷惑,辨不清事物的本质。语本《老子》12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吴晗《论打手政治》:“叫人民~,搞不清真假、辨不明是非。”[例]他夫妻俩~,双双都吸毒。△多用于表示事物的状况。→五光十色 五色目迷 眼花缭乱 ↔了了可见 漆黑一团


【词语目迷五色】  成语:目迷五色汉语词典:目迷五色

猜你喜欢

  • 式遄其归

    式:乃。遄( ㄔㄨㄢˊ chuán ):迅速。 原意是很快回到镐京。 后泛指迅速归去。语出《诗.大雅.烝民》:“仲山甫徂齐,式遄其归。”宋.陆九渊《送宜黄何尉序》:“东阳何君坦尉宜黄,与其令臧氏

  • 巫雨

    同“巫山云雨”。明陈子龙《杨伯祥太史奉使册封蜀藩》诗:“自解江皋佩,还成巫雨篇。”【词语巫雨】   汉语大词典:巫雨

  • 革面革心

    见“洗心革面”。明·杨慎《送薛曲泉之镇雄勘夷手卷词》:“笑鄙夫畏首畏尾,蔚蔚九变豹,俾心人~,惠我无私。”【词语革面革心】  成语:革面革心汉语大词典:革面革心

  • 鸠僝

    《书.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孔传:“鸠,聚;僝,见也。叹共工能方方聚见其功。”后以“鸠僝”谓筹集工料,从事或完成建筑工程。明沈德符《野获编.工匠见知》:“时上迫欲先成门工,以便朝谒

  • 分形同气

    《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谓形体各别,气息相通。后以“分形同气”形容父母与子女关系亲密。亦用于兄弟间。三国 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

  • 嗔拳不打笑面

    《续传灯录.泉州云台因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嗔拳不打笑面。’”后用谓不欺和气善者。亦谓对人和气则可免遭欺辱。《金瓶梅词话》九六回:“他年少这般贫寒,你只顾打他怎的?自古嗔拳不打笑

  • 堂堂乎张

    堂堂:外表很有气派的样子。张:子张,孔子弟子。 原意是说子张派头很大。 后用以表示人的仪表堂堂。语出《论语.子张》:“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初学记》卷一一引《三辅决录注》:“田

  • 珥金拖紫

    珥:插。拖:下垂。汉侍中、中常侍之冠插貂尾,加金珰,附蝉以为饰。紫:紫绶,汉时公卿所佩。指官位显赫。《梁书.明山宾传》:“明祭酒虽出抚大藩,拥旄推毂,珥金拖紫,而恒事屡空。”见“纡青拖紫”。《梁书·明

  • 叶剪桐

    源见“桐叶之封”。谓分封王侯。唐太宗《过旧宅》诗之二:“纫珮兰凋径,舒圭叶剪桐。”

  • 投报

    源见“投桃报李”。回报,报答。宋秦观《次韵刘逊父以宁斋诗二轴作以还之》:“明珠白璧堪投报,细草幽花入献酬。”【词语投报】   汉语大词典:投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