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盛筵必散

盛筵必散

俗语,与“盛筵难再”义相近。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


主谓 盛大的宴会也要散席的。比喻良辰美景不会永远存在,总会消失。《红楼梦》13回:“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的俗语。”△用于状态变化,说明极盛必衰的道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也作“盛筵易散”。


【词语盛筵必散】  成语:盛筵必散汉语词典:盛筵必散

猜你喜欢

  • 伤鸿

    同“伤弓之鸟”。宋苏轼《杭州牡丹开时仆犹在常润》诗之二:“天静伤鸿犹戢翼,月明惊鹊未安枝。”

  • 唾壶敲碎

    同“唾壶击缺”。元洪希文《酹江月.酒边》词:“烈士壮心犹在,唾壶敲碎,此恨何时足!”【词语唾壶敲碎】   汉语大词典:唾壶敲碎

  • 牛眠处

    同“牛眠地”。明李东阳《房山山房相墓道中纪事》诗之六:“前冈恐有牛眠处,倦马临溪驻复行。”

  • 相濡相呴

    同“相濡以沫”。金元好问《女几山避兵送李长源归关中》诗:“相濡相呴尚可活,轹釜何曾厌求索。”【词语相濡相呴】  成语:相濡相呴汉语大词典:相濡相呴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指人知道满足,就不会因需求过度而受到侮辱;能够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因过度贪求而遭遇危险。后因以“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为知足不受辱,知度不遭险之典故。宋.苏轼《

  • 横行匈奴中

    《史记.季布列传》:“单于尝为书嫚(轻慢)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樊哙所言率十万之师,横行匈奴国中,是为了惩罚匈奴、为吕后出气的话。后因用为咏勇

  • 楚弓复得

    源见“楚弓楚得”。谓失物复得。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六:“此图久已失去,乱后,里人于灰烬中得之,复归其家……楚弓复得,颇非偶然。”主谓 比喻失物复得。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6:“此图久已失去,乱后,

  • 悬帨

    源见“悬弧射矢”。指生女。帨,古代女子常用的佩巾。明吴承恩《寿胡内子张孺人六秩序》:“胡西畹内子张孺人寿晋六十,三月十日是悬帨之辰。”清 方绶《夜悲歌》之五:“夜悲歌,歌未止,悬弧悬帨今何似?屈指九月

  • 席珍

    同“席上珍”。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唐杜甫《赠王侍御》诗:“出入并鞍马,光辉参席珍。”【词语席珍】   汉语大词典:席珍

  • 勒燕然

    同“勒铭燕然”。唐徐知仁《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由来词翰手,今日勒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