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田单火牛

田单火牛

指齐国将领田单利用“火牛阵”冲击打败燕国军队。后以此典比喻善用奇计,建立大功。田单,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人,战国时齐国将领。燕国将领乐毅攻进齐国时,田单坚守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齐襄王五年(前279年)施用反间计,使燕惠王改用骑劫代替乐毅为将,田单用“火牛阵”击败燕军,一举收复齐失地七十多城。被齐襄王任为相国,封安平君。齐王建元年(前264年)入赵,被任为相国,封平都君。战国时,燕国攻占了齐国大部分城池,只有莒(jǔ举,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两城未被攻下,田单在即墨率军坚守。田单于是从城里收集一千多头牛,给它披上大红绸绢制被服,在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蛟龙花纹,捆缚刀刃在牛角上,把灌泡满油脂的芦苇把子捆绑在牛尾上,点燃它末梢。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夜里从洞穴里驱赶出牛群,选派精壮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后面。牛尾的油脂芦苇把子火烧得炀热,牛群狂怒奔入燕军,燕军在夜间大为惊慌失措。牛尾上的油脂芦苇火把光明耀眼,燕军看见它们都是龙纹,所触及的尽都死伤。五千士兵趁这阵势衔枚冲杀。城里的士兵大声吆喝跟他们前进;老弱妇孺都敲击铜器助威,喊杀声惊天动地。燕军大大惊骇,败溃逃跑。燕军一天天败退逃跑,终于退到黄河边上,齐国失去的七十多座城池都又收复回到齐国方面来。齐襄王封赏田单,赐爵号叫安平君。此典又作“烧牛”、“即墨龙文”、“即墨牛”、“火牛入燕垒”、“火牛”、“牛阵”。

【出典】:

史记》卷82《田单列传》2455页:“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jiàng匠,深红色)缯(zēng增,古代丝织品统称)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火把)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枚形象筷子,两端有带,可系颈上。古代行军突袭敌军时,令士兵衔枚在口,防止喧哗)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燕日败亡,卒至河上(黄河边),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例句】: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徒思钳马之秣,未见烧牛之兵。” 唐·杜牧《东兵长句》:“即墨龙文光照耀,常山蛇阵势纵横。” 唐·温庭筠《过华清宫》:“不料邯郸虱,俄成即墨牛。” 宋·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火牛入燕垒,燧象奔吴军。” 元·马致远《拨不断》:“寻思乐毅非良将,直待齐邦扫地亡,火牛一战几乎丧,赶人休赶上。” 元·无名氏《货郎旦》:“恰便似赤壁下曹兵涂炭,恰便是布牛阵举火田单。”


【典源】 《史记·田单列传》:“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田单率军固守即墨,“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今译】 战国时,燕国攻占了齐国大部分城池,只有莒和即墨未攻下。田单率军在即墨坚守,他将城中的一千多头牛集中起来,给牛披上深红的缯衣,上面绘着彩色龙纹,在牛角上捆上尖刀,牛尾上拴上浸满油脂的苇束。夜里,在城墙上凿开几十处缺口,把牛赶出城外,五千精兵紧随其后。牛尾巴一燃着,牛被烧得疼痛难忍,性子发作,直向燕营冲去,燕军见牛尾火光闪耀,到处都是龙纹的野兽,让火牛撞上的非死即伤。齐军五千精兵也乘势攻击,城中百姓则站在城头,鼓噪助威,声音震天动地。燕军惊恐万分,大败而逃。田单乘胜进兵,燕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齐国北界的河上,齐军把原来失陷的七十几城全都收复。

【释义】 后以此典称扬人善用奇计,建树大功。

【典形】 火牛、火牛入燕垒、即墨龙文、即墨牛、牛阵、烧牛、火牛突出、纵火牛、即墨功、火牛兵、连牛。

【示例】

〔火牛〕 元·马致远《拨不断》:“寻思乐毅非良将,直待齐邦扫地亡,火牛一战几乎丧,赶人休赶上。”

〔火牛入燕垒〕 宋·苏轼《云龙山观烧得云字》:“火牛入燕垒,燧象奔吴军。”

〔即墨龙文〕 唐·杜牧《东兵长句》:“即墨龙文光照耀,常山蛇阵势纵横。”

〔即墨牛〕 唐·温庭筠 《过华清宫》:“不料邯郸虱,俄成即墨牛。”

〔牛阵〕 元·无名氏《货郎旦》:“恰便似赤壁下曹兵涂炭,恰便似布牛阵举火田单。”

〔烧牛〕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徒思拑马之秣, 未见烧牛之兵。”


猜你喜欢

  • 缑山驾

    源见“王乔控鹤”。借指仙驾。唐权德舆《赠文敬太子挽歌词》之二:“还似缑山驾,飘飘向碧虚。”

  • 金有误持郎

    源见“不疑诬金”。称人受诬蒙冤。唐柳宗元《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璧非真盗客,金有误持郎。”

  • 梁苑宴

    源见“梁园赋雪”。指文人名士的风雅宴饮。元戴良《咏雪二十二首赠友》:“风流梁苑宴,凄恻灞桥行。”

  • 成风妙斤

    同“成风斤”。严复《六十一岁生辰韩生以诗见寄斐然有怀次韵为答》:“淅米非前甑,成风少妙斤。”

  • 岿然独存

    同“岿然灵光”。《南史.何胤传》:“寻而山发洪水,树石皆倒拔,唯胤所居室岿然独存。”偏正 独,惟一。形容经变乱仍然独立着,独自保存下来的事物。清·汪琬《重修报恩寺记》:“迩来百余年来,田俱不可复问,而

  • 六百步

    《史记.苏秦列传》:苏秦“说韩宣王曰:‘韩北有巩、成皋之固……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战国时,苏秦以韩北有巩固的防线,又有兵多而善远射(六百步)

  • 小蛮樊素

    源见“樊素”。泛指侍妾。宋吴潜《念奴娇.咏白莲用宝月韵》词:“一般妙质,笑乐天,夸诧小蛮、樊素。”

  • 识旧吏

    源见“终军弃?”。谓重又过关。唐杜牧《杜秋娘诗》:“潼关识旧吏,吏发已如丝。”

  • 锡杖飞

    同“飞锡”。宋韩驹《送海常化士》诗:“好去凌空锡杖飞,凤林关外道场稀。”

  • 象寄译鞮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孔颖达疏:“其通传东方之语官谓之曰寄,言传寄外内言语。通传南方语官谓之曰象者,言放(仿)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