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瓮间毕卓

瓮间毕卓

同“瓮间吏部”。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诗之二:“瓮间毕卓防偷酒,壁后匡衡不点灯。”


【典源】 《太平御览》 卷七五八引晋·王隐《晋书》 曰:“毕卓为吏部郎,性嗜酒。比舍郎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盗饮之,为掌酒者所缚,旦视之,乃毕吏部也。”《世说新语·任诞》“毕茂世云”条注引南朝宋·何法盛《晋中兴书》曰:“毕卓字茂世,新蔡人。……太兴末,为吏部郎,尝饮酒废职。比舍郎酿酒熟,卓因醉,夜至其瓮间取饮之。主者谓是盗,执而缚之。知为吏部也,释之。卓遂引主人燕瓮侧,取醉而去。”《晋书·毕卓传》亦载。

【今译】 晋代毕卓字茂世,性嗜酒,任吏部郎官。邻舍郎官酿酒熟,毕卓乘醉,夜间到瓮边去偷饮,被管酒人捉住捆起来。天明才发现原来是毕吏部,放开他。毕卓又与主人在瓮边大饮,喝醉才走。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好饮嗜酒,狂放不拘礼俗。

【典形】 抱瓮、毕卓盗窃、扶毕卓、吏部开瓮、吏部眠、偷醅毕卓、卧瓮、瓮边吏部、瓮间毕卓、瓮间眠、瓮眠、卓眠瓮、毕卓眠、瓮中毕叟、瓮间倾一卮、缚著瓮边、缚拼毕卓、瓮间吏部、吏部多醉、瓮边捉、卧瓮人、防吏部、卧瓮间。

【示例】

〔抱瓮〕 宋·苏轼《成伯家宴造坐无由》:“隔篱不唤邻翁饮,抱瓮须防吏部来。”

〔毕卓盗窃〕 宋·苏轼《谢苏自之惠酒》:“景山沉迷阮籍傲,毕卓盗窃刘伶颠。”

〔扶毕卓〕 北周·庾信《答王司空饷酒》:“未能扶毕卓,犹足舞王戎。”

〔吏部开瓮〕唐·包佶《同李吏部伏日口号》:“吏部还开瓮,殷勤二客情。”

〔吏部眠〕 唐·杜甫《游子》:“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偷醅毕卓〕 明·徐渭《九流》:“偷醅毕卓生为酒,辟谷张良死在留。”

〔卧瓮〕 唐·白居易《和新楼北园偶集》:“卧瓮鄙毕卓,落帽嗤孟嘉。”

〔瓮边吏部〕 宋·黄庭坚《送酒与毕大夫》:“瓮边吏部应欢喜,殊胜平原老督邮。”

〔瓮间毕卓〕 宋·苏轼《白鹤峰新居欲成》之二:“瓮间毕卓防偷酒,壁后匡衡不点灯。”

〔瓮间眠〕 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瓮间眠太率,床下隐何卑!”

〔瓮眠〕 唐·元稹 《饮致用神曲酒》:“瓮眠思毕卓,糟藉忆刘伶。”

〔卓眠瓮〕 清·朱彝尊《题颜司勋写照》:“爽若楷照玉,诞异卓眠瓮。”


猜你喜欢

  • 八米诗

    源见“八米卢郎”。称誉别人诗多而好。唐张祜《寄卢载》诗:“少见双鱼信,多闻八米诗。”【词语八米诗】   汉语大词典:八米诗

  • 鵩鸟座隅飞

    同“鵩鸟集于前”。唐刘禹锡《泰娘歌》:“安知鵩鸟座隅飞,寂寞旅魂招不归。”

  • 宁为鸡口

    源见“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居小者之首,独立自主。宋陈师道《送冯翊宋令》诗:“宁为鸡口官无小,欲试牛刀久要新。”

  • 螳臂拒轮

    同“螳螂拒辙”。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之拒走轮耳。”

  • 杨氏纳环

    源见“黄雀报”。谓施恩获报。隋王度《古镜记》:“昔杨氏纳环,累代延庆;张公丧剑,其身亦终。”

  • 埋轮当路

    源见“张纲埋轮”。指决心抨击当路权奸。北周庾信《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公露节东驱,风奔群盗;埋轮当路,威振中原。”

  • 眉半额

    同“半额眉”。宋黄庭坚《寄晁元忠》诗:“楚宫细腰死,长安眉半额。”

  • 投梭之拒

    同“投梭折齿”。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见“投梭折齿”。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虽遭~,而未能忘情者也。”【词语投梭之拒】  成语:投梭之拒汉语大词典:投梭之拒

  • 戴笠乘马

    同“乘车戴笠”。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志合风云,戴笠均乎乘马;情谐道术,忘筌贵乎得鱼。”

  • 汗青头白

    唐刘知幾《史通.忤时》:“每欲记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不断。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汗青,古人记事于竹简,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而干,以便书写与保存。后以“汗青头白”指著书惨淡,书成人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