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瓜田李下

瓜田李下

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 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后因以“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五:“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见“李下瓜田”。《群音类选·〈金兰记·金兰结义〉》:“不记得~,纳履非宜,整冠不雅。”


【典源】《东府诗集》卷三十二《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艺文类聚》卷四十一引此为曹植作。

【今释】 古诗《君子行》 中说,君子防患于未然,不置身易遭嫌疑的环境之中,路过瓜田时,不弯腰提鞋,在李树下不举手端正帽子,以免让人疑心是摘瓜、李。

【释义】 后以此典指谨言慎行,避免嫌疑; 也用以指容易涉嫌之处。

【典形】 避李嫌瓜、李下瓜田、李下整冠、远瓜李、正冠避李。

【示例】

〔避李嫌瓜〕 清·杨潮观《信陵君义葬金钗》:“还只为守宫闱,避李嫌瓜。”

〔李下瓜田〕 清·杨潮观《偷桃捉住东方朔》:“愿侍瑶阶扫除花殿,一片冰心,早离李下瓜田。”

〔李下整冠〕 宋·黄庭坚《鹧鸪天·明日独酌自嘲》:“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

〔远瓜李〕 唐·白居易《杂感》:“嫌疑远瓜李,言动慎毫芒。”

〔正冠避李〕 南朝梁·戴暠《君子行》:“探甑不凝尘,正冠还避李。”


【词语瓜田李下】  成语:瓜田李下汉语词典:瓜田李下

猜你喜欢

  • 颜子巷

    同“颜回陋巷”。唐王贞白《赠刘凝评事》诗:“春深颜子巷,花映老莱衣。”【词语颜子巷】   汉语大词典:颜子巷

  • 属国餐毡

    同“属国吞毡”。宋陆游《雪中作》诗:“属国餐毡真强项,翰林煮茗自风流。”

  • 咸阳一炬

    指项羽领兵西进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放火焚烧秦朝之宫室。后以此典形容兵入敌国,火烧敌都。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兵攻入秦都咸阳,又还军霸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居住几天,项羽领兵西进,洗劫咸阳,杀

  • 明离

    《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孔颖达疏:“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二体,故云明两作离也。”后因以“明离”指太阳。南朝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昭明太子县明离之极照,履得一之休征。

  • 云树之思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后以“云树之思”指朋友别后的相思之情。姚雪垠《李自成》一卷二六章:“数载阔别,常怀云树之思;今日邂逅相逢,快何如之。”偏正 形容对阔别亲友的思念。姚

  • 宿世冤家

    前世结下的冤家,往往用作反语,称所昵爱的人。宋代佚名《道山清话》:“彭汝砺久在侍从,晚娶宋氏妇,有姿色器资,承顺惟恐不及。后出守九江,病中忽索纸笔,大书云:‘宿世冤家,五年夫妇,从今以往,不打这鼓。’

  • 昭王台

    源见“黄金台”。谓帝王招纳贤士英杰之处。清王摅《和吴汉槎就讯刑部》:“太息无人延国士,昭王台废已荒丘。”

  • 吹毛索疵

    同“吹毛求疵”。《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吹毛索疵,诋欺无限。”见“吹毛求疵”。《后汉书·杜林传》:“及至其后,渐以滋章,~,诋欺无限。”【词语吹毛索疵】  成语:吹毛索疵汉语大词典:

  • 避世墙东

    源见“墙东”。指隐居。清毛奇龄《平太翁初度》诗之二:“著书何必向函关,避世墙东也驻颜。”述补 隐居在市井贩夫中间。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君公(王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

  • 燕然勒

    同“燕然颂”。唐武元衡《塞下曲》:“龙沙早立功,名向燕然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