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琴得焦桐

琴得焦桐

源见“焦尾琴”。形容善于鉴拔良材。宋陈师道《何复教授以事待理》诗:“骥收盐坂车前足,琴得焦桐爨下声。”


【典源】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三:“汉灵帝时,陈留蔡邕,以数上书陈奏,忤上旨意,又内宠恶之,虑不免,乃亡命江海,远迹吴会。至吴,吴人有烧桐以爨 (cuan) 者,邕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焦,因名‘焦尾琴’。”《艺文类聚》卷四十四亦引,末有“有殊声焉”一句。《后汉书·蔡邕列传》亦载。

【今译】 汉灵帝时,蔡邕因触犯灵帝,而遁迹江湖,来到吴地。他见吴地有人用桐木烧火做饭,听到木头爆裂声,说:“这是做琴的良材啊。”取来做成琴,果然音色纯美,不同凡响。由于琴尾尚留有火烧的焦痕,故称为“焦尾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善于鉴拔人才; 也以“焦桐”等称良琴或素质优秀的人; 以“爨下焦”等比喻良材不得其用,遭受弃置。

【典形】 暗辨桐声、蔡邕琴、爨琴、爨桐、爨下焦、爨余、带火焦桐、焦琴、焦桐、焦梧桐、焦尾、琴得焦桐、琴桐、桐尾、尾半焦、薪余、邕琴、桐薪鸣灶、桐遇知音、爨余音、爨余材、爨下余、爨下声、炊爨得琴材、樵爨得孤桐、翠桐入爨、怜焦尾。

【示例】

〔暗辨桐声〕 唐·张籍《送杨州判官》:“闲怜鹤貌偏能画,暗辨桐声自作琴。”

〔蔡邕琴〕 清·陆圻《送朱生之秣陵》:“醉后难忘公瑾曲,愁来独抱蔡邕琴。”

〔爨琴〕 清·唐孙华《试院即事兼示同事》:“但愁袭锦收燕石,为爱清弦惜爨琴。”

〔爨桐〕 元·姚燧《新水令·冬怨》:“琴闲吴爨桐,箫歇秦台风。”

〔爨下焦〕 宋·陆游《书怀》:“青黄未胜沟中断,宫徵何殊爨下焦?”

〔爨余〕 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岂若听清音于爨余,则枯桐发响。”

〔带火焦桐〕 唐·刘禹锡《答杨八敬之绝句》:“饱霜孤竹声偏切,带火焦桐韵本悲。”

〔焦琴〕 宋·刘过《贺新郎·去年秋余试牒四明》:“人道愁来须��酒, 无奈愁深酒浅。但托意焦琴纨扇。”

〔焦桐〕 唐·张祜《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

〔焦尾〕 唐·顾况《谢王郎中见赠琴鹤》:“此琴等焦尾,此鹤方胎生。”

〔琴得焦桐〕 宋·陈师道《何复教授以事待理》:“骥收盐坂车前足,琴得焦桐爨下声。”

〔琴桐〕 清·唐孙华《刘韦斋学博于讲舍》:“事等琴桐爨,形惭社栎全。”

〔桐尾〕 唐·白居易《除忠州寄谢崔相公》:“剑锋缺折难冲斗,桐尾烧焦岂望琴。”

〔尾半焦〕 宋·陆游《秋夕》:“栈边老骥心空在,爨下残桐尾半焦。”

〔薪余〕 宋·黄庭坚《和刘景文》:“牛铎调黄钟,薪余合琴瑟。”

〔邕琴〕 唐·温庭筠 《上学士舍人启》:“荀铎摇车,邕琴入爨。”


猜你喜欢

  • 三日新妇

    曹景宗(457-508年),字子震,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出身将门,善骑射,齐末依附萧衍(后来的梁武帝),被荐为竟陵(今湖北天门西北)太守,协助萧衍夺取政权。官至侍中、中卫将军。景宗生活奢侈,妓妾

  • 一举冲霄

    同“一鸣惊人”。元耶律楚材《和冲霄韵》:“一举冲霄知有日,垂天万里看鹏程。”

  • 孙登半岭

    同“孙登啸”。宋晁补之《满庭芳.次韵答季良》词:“若问幽栖何意,莫道是、飞鸟知还。无言处,孙登半岭,高韵更难攀。”

  • 重足而立

    重(chóng虫)足而立:两脚叠立,一脚立地,另一脚跟压在立地脚背上。此典指汲黯(àn岸)责说张汤苛法,使人们叠足不敢跨步。比喻人人恐怖,连跨步都不敢;或比喻敢怒而不敢言。汲黯(?——前112年),字

  • 濯发沧浪

    同“濯沧浪”。宋陈深《沁园春.次白兰谷韵》词:“濯发沧浪,放歌江海,肯被红尘半点遮?”

  • 镜照胆

    源见“秦庭朗镜”。喻洞察幽微。清王士禛《秦镜词为袁松篱作》诗:“守宫注臂镜照胆,三十六年君不知。”

  • 千人所指

    被众人所指责。语出自《汉书·王嘉传》。汉哀帝宠幸佞臣董贤,屡加封赏。董贤(前23-前1年)字圣卿,西汉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人。董贤受哀帝宠爱,行卧不离,22岁官至大司马,封高安侯,主持朝政,气焰薰天

  • 九合诸侯

    《论语.宪问》:“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桓公称曰:‘……寡人兵车之会三,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又晋悼公也曾九合诸侯。《左传.

  • 黄骢少年

    《北史.裴果传》:“永安(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年号)末,盗贼蜂起,果从军征讨,乘黄骢马,衣青袍,每先登陷阵,时人号为‘黄骢少年’。永熙(北魏孝武帝元骢年号)中,授河北郡守。”北朝魏将领裴果,少年时从军讨虏

  • 请荆

    源见“负荆请罪”。谓请用荆条惩罚自己。明 孙仁孺《东郭记.其妻妾不羞也》:“王子敖半路请荆,田大夫一时倾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