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事。臭:气息,气味。 老天爷行事的时候,既无声音,也无气味。 意谓天道幽微玄妙,难以被人感知和认识。语出《诗.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孔颖达疏:“上天所为之事,无声音,无臭味,人
源见“菽水承欢”。指贫家孝子供养父母的粗粮饮食。宋陆游《湖堤暮归》诗:“俗孝家家供菽水,农勤处处筑陂塘。”【词语菽水】 汉语大词典:菽水
见“半路出家”。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俚诗有本》:“茅鹿门先生,文章擅海内,尤工叙事志铭,国朝诸大家皆不及也。晚喜作诗,自称~。”
《后汉书.张楷传》:“楷,字公超,通《严氏春秋》、《古文尚书》……隐居弘农山中,学者随之,所居成市。后华阴山南,遂有公超市。”后因称学者群集之地或从学弟子聚集之所为“华阴市”。南朝 齐谢朓《始之宣城郡
源见“不燃官烛”。称颂地方官清正廉洁。唐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剖竹垂仁,式歌来暮,清凝夜烛,化警晨鸟。”
唐吴兢《贞观政要》:“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仁义积则物自归之。”林木茂密,则百鸟栖集;国家实行仁义,则万物归依。
同“方枘圆凿”。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凡切韵之动,势若转圜,讹音之作,甚于枘方;免乎枘方,则无大过矣。”【词语枘方】 汉语大词典:枘方
阿( ㄜ ē ):曲从,偏袒。好( ㄏㄠˋ hào ):爱好。 不至于偏袒他所喜欢的人。 意谓不徇私情。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汙,不至阿其所好。”宋.王安石
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不知。”扬雄在《法言.君子》中说,圣人对于某一事物有所不知,认为是莫大的羞耻。《后汉书.张衡传》:“耻一物之不知,有事之无范。”《南史.陶弘景传》:“读书
见〔绰绰有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