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尊沟断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
同是百年之木,破木之后,有的做成了雕饰美丽的酒樽,有的则弃置在沟中成了一段烂木头。庄子认为,对于牺尊和断木来说,其命运境遇一美一恶,固然不同,但从此失去它们原来自然生存的天性却是一样的。后因以“牺尊沟断”用为比喻穷达遭际不同的典故。牺尊,刻为犀牛形或刻画有犀牛形之酒樽。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七《水亭偶题》:“沟中木断谁曾问,空里蓬征自不知。”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
同是百年之木,破木之后,有的做成了雕饰美丽的酒樽,有的则弃置在沟中成了一段烂木头。庄子认为,对于牺尊和断木来说,其命运境遇一美一恶,固然不同,但从此失去它们原来自然生存的天性却是一样的。后因以“牺尊沟断”用为比喻穷达遭际不同的典故。牺尊,刻为犀牛形或刻画有犀牛形之酒樽。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七《水亭偶题》:“沟中木断谁曾问,空里蓬征自不知。”
《玉台新咏》卷五南朝梁.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南朝梁诗人柳恽,在诗作《江南曲》中以咏采白蘋起兴领起,因以“
形容偏信表面上合理的事,结果上当受骗,也比喻坏人利用他人的正直钻空子。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孟子举了一个故事。他说,从前有人送条活鱼给郑子产,子产叫管池沼的校人放它到池子里去喂养。校人把鱼煮着吃了,却向子
同“贝萋”。《旧唐书.朱敬则传》:“去萋菲之牙角,顿奸险之锋芒。”【词语萋菲】 汉语大词典:萋菲
同“齐东野语”。《世说新语.言语》“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南朝 梁 刘孝标注:“按寔(陈仲弓之名)之在乡里,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皆将诣寔……岂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卫,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谓东野之言
源见“百步穿杨”。指高超的射术。清曹尔堪《满江红.既庭见示小影》词:“伯乐相,由基手,问老宿,能兼否?”
源见“折胶”。极言天气寒冷。宋苏轼《磨衲赞》:“折胶堕指,此衲不寒;烁石流金,此衲不热。”宋周密《齐东野语.曝日》:“《冬日初出铭》曰:‘折胶堕指,梦想负背。’”并列 折,断;胶,胫骨,指脚;堕,掉、
源见“方朔偷桃”。借指祝贺寿辰者。宋刘辰翁《洞仙歌.器之高谊取前月青山洞仙歌华余重寿走笔谢之》词:“有客从余,不计余无酒。袖有蟠桃为君寿。叹此桃再熟,也须年后。甚办得,转盼个偷桃手。”
同“桃源人”。元揭傒斯《寻舍弟将东牢宿野店》诗:“茅店溪边冷,松林石上疏。如逢武陵客,风景未应殊。”【词语武陵客】 汉语大词典:武陵客
同“叹为观止”。吴伯箫《羽书.阴岛的海盐》:“晒盐的工作却恨无缘过目,不过见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井田似的盐滩,同散布着不下千万堆的晶盐,也够叹观止了。”【词语叹观止】 汉语大词典:叹观止
见“百端交集”条。见“百端交集”。张贤亮《小说中国》:“在纪念活动中群众~,此类议论形形色色。”→浮想联翩 ↔无动于衷【词语百感交集】 成语:百感交集汉语大词典:百感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