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然然可可

然然可可

庄子.寓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注:自,因由,指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自我与他人是反映客观的不同主体,因认识不同,故各有可有然。可与然,指对事物的肯定观念;不可与不然,是否定观念)。恶乎然?然于然。恶乎不然?不然于不然。恶乎可?可于可。恶乎不可?不可于不可(注:恶,何;乎,于;恶乎,即于何的意思。由于彼与我之认识和感情不同,固各有自己的然与不然,可与不可的观点)。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注:客观事物有其自身的肯定与否定的价值观)。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注:世俗对待事物的认识,有时产生违反规律的颠倒,视不然为固然,执不可而为可。而庄周在这里又没灭了客观事物本身肯定与否定观的界限,陷入了主观主义无可无不可的混乱思想)。”

后因以“然然可可”用为凡事称好之词。

宋.辛弃疾《千年调.蔗菴小阁曰巵言作此词以嘲之》词:“巵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


并列 然然,是的是的。可可,可以可以。形容唯唯诺诺。语本《庄子·寓言》:“恶(wū)乎然?然于然……恶乎可? 可于可。”宋·辛弃疾《千年调·庶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万事称好。”△贬义。多用于描写平庸怯懦。→唯唯诺诺


【词语然然可可】  成语:然然可可汉语词典:然然可可

猜你喜欢

  • 陶公醉

    同“陶令醉”。唐戴叔伦《永康孙明府颋秩满将归枉路访别》诗:“不学陶公醉,无因奈别何!”

  • 珠辞合浦还

    源见“合浦珠还”。比喻失而复得,去而复还。明张景《飞丸记.丸里缄怀》:“想是宜僚丸楚邦驱难,还应是珠辞合浦一朝还。”

  • 雁断鱼沉

    同“雁杳鱼沉”。清 湘灵子《轩亭冤.哭墓》:“雁断鱼沉,久隔音尘,此后相思两地分。”见“雁杳鱼沉”。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久隔音尘,此后相思两地分。”【词语雁断鱼沉】  成语:雁断鱼沉汉语

  • 善于

    即“单于”,汉代时匈奴称其君主的尊号。《汉书.匈奴传下》:天凤二年,王莽遣王咸等遗单于金珍,“因谕说改其号,号匈奴曰‘恭奴’,单于曰‘善于’……单于贪莽金币,故曲听之,然寇盗如故。”王莽:西汉元帝皇后

  • 淹会贯通

    犹融会贯通。明 高启《〈史要类钞〉序》:“遂使义理之微不备,事变之实不详,无以淹会贯通,明其同异而辨其得失矣。”见“融会贯通①”。明·高启《〈史要类钞〉序》:“遂使义理之微不备,事变之实不详,无以~,

  • 场藿

    同“场苗”。清杜岕《将之吴门述怀呈荔轩》诗:“场藿谢知己,松云豁肺肝。”【词语场藿】   汉语大词典:场藿

  • 将雏曲

    《宋书.乐志一》:“《凤将雏歌》者,旧曲也。应璩《百一诗》云‘为作《陌上桑》,反言《凤将雏》。’然则《凤将雏》其来久矣,将由讹变以至于此乎?”古曲《凤将雏》是咏凤雏,亦可咏俊杰。后遂用为咏父子相携之典

  • 循名课实

    犹循名责实。南朝梁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章以造阙,风矩应明;表以致禁,骨采宜耀,循名课实,以章为本者也。”孙中山《〈民权初步〉序》:“今民国之名已定矣……顾名思义,循名课实,以完成革命志士之志。

  • 携壶问奇字

    同“载酒问奇字”。宋苏轼《又次韵二守许过新居》:“闻道携壶问奇字,更因登木助微音。”

  • 斩木揭竿

    源见“揭竿而起”。指武装起义。《水浒传》九一回:“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清魏源《圣武记》卷十:“诏以安民必在择吏,诚得良吏,自可铸剑戟为农器,否则斩木揭竿,岂条例所能禁止。”并列 比喻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