畀,给予。谓丢给豺虎吃掉。表示对恶人深恶痛绝。周朝有个诗人作了一首痛恨谗人的诗,诗中称:那个造谣的坏东西,是谁替他出主意;抓住那个坏东西,扔给豺虎填肚皮。豺虎嫌臭不吃他,扔到北方不毛地。不毛地也不接受
同“什袭珍藏”。宋欧阳修《谢赐〈汉书〉表》:“十袭珍藏,但誓传家而永宝。”【词语十袭珍藏】 成语:十袭珍藏汉语大词典:十袭珍藏
同“迎刃而解”。宋 叶適《题张君所注佛书》:“至于要言微趣,人所难知,往往迎刃冰解。”见“迎刃而解”。宋·叶适《题张君所注佛书》:“至于要言微趣,人所难知,往往~。”【词语迎刃冰解】 成语:迎刃冰解
《太平广记》卷二〇四“李暮”条引《逸史》:“暮开元中吹笛为第一部,近代无比。有故,自教坊请假至越州,公私更讌,以观其妙。时州客同会镜湖,邀李生湖上吹之。会中有一独孤生者。年老,久处田野,人事不知。时轻
源见“橘化为枳”。喻指离开故土。唐骆宾王《晚泊江镇》诗:“转蓬惊别绪,徙橘怆离忧。”
《六韬.文师》载:周文王将往渭水边打猎,行前占卜(一说占梦),卜辞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彲(同“螭”),非虎非罴(熊的一种),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姬昌,即文王)。”后果见姜太公(即
《诗.郑风.溱洧》:“士与女,方秉蕑兮。”毛传:“蕑,兰也。”又:“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毛传:“勺药,香草。”后因以“采兰赠药”谓男女互赠礼物以示爱慕。旧时亦视为淫佚之行。清陈其元《庸闲
同“燃萁煮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生死由来一样情,燃萁煎豆并根生。”连动 萁,豆的秸秆。烧豆梗,煮豆子。比喻骨肉同胞互相残害。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魏)文帝(曹丕)尝令东阿
不知是什么样的人。晋代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后常用以指来历不明的人。一般以为 “何许人”是 “什么人”之意,表示 “是什么人”、“是什么东西
《左传.成公十年》:“晋侯梦大厉……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