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灭此朝食

灭此朝食

常用于形容斗志坚决,但略含计划不周之意。公元前589年,齐国先后攻打鲁、卫。鲁、卫求救于晋。晋以大将郤克率领诸侯联军向东进攻并在鞌(今山东济南市)与齐国进行了一场激战。由于齐国连胜鲁、卫,齐国国君齐顷公产生了严重的轻敌思想。齐军还没有吃早饭,他就下令进攻,并说要消灭了对方再吃早饭。慌乱之间,他的战马没有披甲就冲上了阵。由于仓促进攻,结果被晋军打得大败,齐顷公也几乎当了俘虏。后来被迫退还所侵鲁、卫田地,并以镇国宝器贿赂晋国,晋军方才罢兵回国。

【出典】:

左传·成公二年》:“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例句】:

明·孙传庭《报三水捷功疏》:“鼓锐出奇,擒渠扫党,灭此朝食。”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灭此朝食的气概是好的,灭此朝食的具体计划是不好的。”


连动 朝食,吃早饭。消灭了这伙敌人再吃早饭。常用来形容斗志旺盛,不获胜不甘休的急切心情与顽强斗志。语本《左传·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鲁迅《二心集·沉滓的泛起》:“在爱国文艺家的指导下,真是大可乐观,要~了。”△褒义。多用于表示斗志与决心。→斗志昂扬 一鼓作气 枕戈达旦 有死无二 ↔败兴而归


【词语灭此朝食】  成语:灭此朝食汉语词典:灭此朝食

猜你喜欢

  • 东床

    同“东床坦腹”。唐杜甫《哭王彭州抡》诗:“北部初高选,东床早见招。”明 无名氏《玉环记.副末开场》:“〔韦皋〕拜谒张公 延赏,夫人相留作东床。”周立波《桐花没有开》:“盛福元是他去世的大哥的东床,他的

  • 面缚舆榇

    《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杜预注:“缚手于后,唯见其面……榇,棺也。将受死,故衰绖。”又《昭公四年》:“〔楚灵王〕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衔璧,士袒,舆榇从之,造于中军。

  • 分甘共苦

    即“同甘共苦”,指同其苦乐的意思。《晋书.应詹传》:“(韦泓)客游洛阳,素闻詹名,遂依托之;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并列 甜的分着尝,苦的一起吃。形容有福同享,有苦同受。鲁迅《彷徨·伤逝》:“做菜虽

  •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追求得有一定的方式,得到与否却听之于命运。 这是古代儒家所宣扬的循规蹈矩,听天由命的哲学思想。语出《孟子.尽心上》:“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

  • 闻鸡起舞

    闻:听到。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发。祖逖(266-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北)人。出身士家大族,十六岁始读书,遍涉古今,见者谓祖逖有赞世之才。西晋末,中原大乱,率族南

  • 七子八婿

    《旧唐书.郭子仪传》载:唐郭子仪有子八人,婿七人,皆朝廷重官。后因以“七子八婿”形容子、婿众多。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我家中又没有七子八婿,只有一个孩儿,如何去得?”并列 形容子女众多。元·高

  • 子夏衣

    《荀子.大略》:“子夏家贫,衣若县(悬)鹑。人曰:‘子何不仕?’曰:‘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大夫之骄我者,吾不复见。’”后因以“子夏衣”指褴褛的衣衫,用以形容家境困顿。多用写贤者超尘脱俗,安贫乐道。

  • 敝箄不能救盐池之咸

    敝:破旧。箄( ㄅㄧˋ bì ):有空隙而能起间隔作用的竹器。类似“箕”。《太平御览》卷七三六引《淮南毕万术》:“敝箕止咸。取箕以内酱中,咸着箕矣。” 破旧的竹箄,并不能解救盐池之咸味。 比喻杯

  • 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

    絿( ㄑㄧㄡˊ qiú ):急躁。敷:发布,推行。优优:和缓貌。禄:福。遒( ㄑㄧㄡˊ qiú ):聚集。 不竞争也不急躁,不强硬也不软弱,推行政令格外宽和,各种福禄都将集聚。 古人颂扬仁政之

  • 花间为令

    源见“河阳一县花”。称扬地方官吏善于治事。宋张孝祥《瑞鹧鸪》词:“雪下哦诗怜谢女,花间为令胜潘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