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卧游”。借指欣赏山水画代替游览之人。清查慎行《金陵杂咏》之十八:“卧游宗炳已伤神,画社秦淮点染新。”
见〔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同“隐若敌国”。宋阳枋《谢交割启》:“兹盖伏遇某官,贯日之忠,浑身是胆;隐然敌国,咸称细柳之真;贤若长城,岂类棘门之戏?”见“隐若敌国”。宋·阳枋《谢交割启》:“兹盖伏遇某官,贯日之忠,浑身是胆;~,
同“飞凫舄”。宋苏轼《九日湖上寻周李二君不见》诗:“苇间闻拏音,云表亦飞屐。”【词语飞屐】 汉语大词典:飞屐
源见“五鹿角折”。形容人学识渊博,多才善辩。清汤右曾《上玉峰徐公》诗:“六经屡折群儒角,九服齐扶大雅轮。”
同“一丘一壑”。宋辛弃疾《蓦山溪.昌父赋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体》词:“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堪钓前溪月。”【词语一丘壑】 成语:一丘壑
《论语.宪问》:“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管仲辅相桓公统帅诸侯,使天下归正,
同“锦袍仙”。宋王奕《贺新郎》词:“采石书生勋业在,吊锦袍、公子魂何处。”又《八声甘州》词:“安得锦袍西下,明月堕江滨。”【词语锦袍】 汉语大词典:锦袍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邢昺疏:“三十年曰世……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后以“必世”指三十年。《北史.崔光传》:“太宗必世重光,业隆玄默。”【词语必世】 汉语大词典:必世
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宋代苏轼《宝绘堂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谬,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