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浮云蔽日

浮云蔽日

汉.陆贾《新语.慎微》:“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天上的浮云遮住太阳,使光明不能普照;奸邪之人当道,使圣听闭塞,贤者便不得其任,甚至遭受诬陷与迫害。旧时以“浮云蔽日”多用以比喻奸臣当道,掩蔽君主之明,后也用喻坏人得势,社会黑暗。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主谓 飘浮的云朵遮住了太阳。多比喻邪恶当道,贤人不为所重。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贬义。多用于社会情状方面。也作“浮云翳日”。


【词语浮云蔽日】  成语:浮云蔽日汉语词典:浮云蔽日

猜你喜欢

  • 兰亭丝竹

    同“兰亭会”。宋王庭珪《柳梢青.和张元晖清明》词:“兰亭丝竹,高会群贤,其人如玉。”

  • 长缨使

    源见“终军请缨”。指施展才华克敌致胜者。宋毛滂《水调歌头.拟饶州法曹掾作》词:“笑杀长缨使,复转出秦关。”

  • 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

    着意:用心。等闲:随便。 元明熟语。比喻用心做的事做不成功,而无意做的事反有结果。语出元.关汉卿《鲁斋郎》二折:“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谁识张珪坟院里,倒有风流可喜活观音。”《警世通言.三

  • 以讹传讹

    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错误地传扬开去,越传越错。《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偏正 讹,谬误。谬传错误的事物,越传越错。郭沫若《坐地巡

  • 好头谁斫

    《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隋炀帝〕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后因以“好头谁斫”指将受杀戮。清黄遵宪《感事》诗:“闻道诟天兼骂贼,好头谁斫未分明。”【典源】 《资治通鉴》

  • 辽东献豕

    同“辽东豕”。唐无名氏《四灵赋》:“辽东献豕,又何足数?越裳贡雉,失其所夸。”

  • 驹光

    源见“白驹过隙”。指短暂的光阴。清李氏《示儿》诗:“勉矣趁朝暾,驹光不我与。”【词语驹光】   汉语大词典:驹光

  • 尧天

    源见“尧天舜日”。谓尧能法天而行教化,因以“尧天”称颂帝王盛德和太平盛世。唐杜审言《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郭沫若《归国杂咏》:“托身期泰岱,翘首望尧天。”【词语尧

  • 漂母进饭

    源见“一饭千金”。比喻施恩于人。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序》:“漂母进饭,没受千金之恩。”主谓 指施恩而不图报答。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

  • 翟公署门

    《史记.汲郑列传》:“下邽(县名,汉时属京兆尹,故地在今陕西渭南县东北)翟公有言,始(指在汉文帝时)翟公为廷尉(掌管刑狱的大官,为九卿之一),宾客阗(音tián,充满)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指无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