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浇瓜之惠

浇瓜之惠

汉.刘向《新序.杂事四》:“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音yǔ,懒惰)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窃搔梁亭之瓜,皆有焦死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勿)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偏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弗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同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也。……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

楚边亭人嫉妒梁亭瓜好,晚上便去毁坏。梁亭人欲往报复,宋就不许,却使梁人以德报怨,夜间悄悄去为楚人浇瓜。楚亭之瓜也越长越好。楚人受到感化,将此事报知楚王,楚王知恩而报,遂使两国邦交敦睦。后因以“浇瓜之惠”、“灌瓜”用为以德报怨的典故。

晋书.苻坚载记上》:“昔荆吴之战,事兴蚕妇(见“争桑”条);浇瓜之惠,梁宋(按:应为梁楚)息兵。

北史.李延孙传论》:“灌瓜赠药(晋羊祜事,见《晋书.羊祜传》),虽有愧于前贤;御侮折冲,足方驾于前贤。”


偏正 帮他人浇灌瓜果的小恩惠。比喻以德报怨,不为小事而结仇争斗。《晋书·苻坚载记上》:“昔荆吴之战,事兴蚕妇;~,梁宋息兵。”△褒义。多用以德报怨、取得谅解方面。 →以德报怨 ↔睚眦必报。也作“灌瓜之义”。


【词语浇瓜之惠】  成语:浇瓜之惠汉语词典:浇瓜之惠

猜你喜欢

  •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色:脸色。举:鸟飞起来。集:鸟群停在树上。 原意是说孔子的脸色动了一下,野鸡就飞向天空,盘旋了一阵,又停落在树上。 比喻人当见几而作,方可全身远害。语出《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

  • 孟子愿依邻

    源见“孟母择邻”。赞美他人知书达礼,为人贤明。唐孟郊《题韦承总吴王故城下幽居》诗:“韦生堪继相,孟子愿依邻。”

  • 千椿

    源见“椿年”。借指年寿长久。唐吴筠《游仙》诗之十四:“暂赏过千椿,遐龄谁复算?”【词语千椿】   汉语大词典:千椿

  • 杀风景

    唐.李商隐《杂纂》卷上记载:“花间喝道,看花泪下,苔上铺席,斫却垂杨,花下暴裩,游春重载,石筍系马,月下把火,妓筵说俗事,果园种菜,背山起楼,花架下养鸡鸭,对花啜茶,煮鹤烧琴”为“杀风景之事”。原指有

  • 半路出家

    比喻中途改行。《醒世恒言.十五贯戏言成巧祸》:“有个官人,姓刘名贵,字君荐,祖上原是有根基的人家。到得君荐手中,却是时乖运蹇。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偏正 比喻

  • 武陵洞

    同“桃源洞”。唐钱起《山居新种花药与道士同游赋诗》:“宛谓武陵洞,潜应造化移。”

  • 涸辙之鲋

    《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

  • 下笔言语妙天下

    形容文辞精妙无比。语出《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明.谭元春《大座主李翰林公帐序》:“吾师为史官,下笔言语妙天下,浩浩乎如泉之落山而不欲以文人自居。”清.汪琬《雄雉斋选集序》:“顾子年

  • 梁尘

    同“梁尘飞”。南朝 宋鲍照《学古》诗:“调弦俱起舞,为我唱梁尘。”【词语梁尘】   汉语大词典:梁尘

  • 上谷兵

    《汉书.卫青传》:“拜为车骑将军,击匈奴,出上谷。”上谷,郡名,在燕地,秦汉时为边防要塞。后因以“上谷兵”指边防劲旅之师。唐.虞世南《从军行二首》其一:“冀马楼兰将,燕犀上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