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泾渭不分

泾渭不分

泾:泾水,在陕西省,是渭水的支流。渭:渭水,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东流横贯陕西省中部,到潼关注入黄河。 泾水、渭水在陕西境内合流,古人认为泾水浑、渭水清。实际是泾水清、渭水浑。 此典是吴达向清世祖福临(顺治帝)上奏条陈:对用人不能像泾水、渭水浑清不分那样,好人、坏人都不分。 吴达,江南人。从刑部员外郎升御史。吴达在顺治二年(1645年)上奏条陈说:现在清朝用人,都是选取于明朝末期的人才,那些抗争直言、违背当时权贵的人,就被遗弃而到深山密林隐居去了,这是明朝末年所罢免废除,而今天应当起用的人。叛逆同党形成权势羽翼,贪污成风品行恶劣的败类,这是明朝末期所罢免废除的,而今天也不可不罢免废除。那些为保持自己俸禄官位而用手段去结交权贵、倒行逆施违反常理的人,这是明朝末年没有罢免废除,而今天不可不罢免废除的。自从清朝建国定都京师的初期,借招引人才为名,还可以兼着收用不正派和正派的人。现在长江以南都平定下来,人才也都聚集起来了,如果还是泾水、渭水浑清不分那样,好人、坏人都不分,那就是品行高尚的好人灰心失望,行动鬼祟的坏人都竞争挤进来了。

【出典】:

清史稿》卷244《李森先、李呈祥、魏琯传附吴达传》9620页:“疏言:‘今日用人,皆取材于明季。抗直忤时,山林放弃,此明季所黜,而今日当用者也。逆党权翼,贪墨败类,此明季所黜而今日不可不黜者也。持禄养交,倒行逆施,此明季未黜而今日不可不黜者也。定鼎初年,藉招徕为名,犹可兼收邪正。江南既定,人材毕集,若复泾、渭不分,则君子气沮,宵小竞进。’”

【例句】:

清·林则徐《复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总之,驭夷宜刚柔互用,不必视之太重,亦未便视之太轻。与其泾、渭不分,转致无所忌惮,曷若薰获有别,俾皆就我范围。”


见“泾渭同流”。《清史稿·李森先传》:“江南既定,人材毕集,若复~,则君子气沮,宵小竞进。”


【词语泾渭不分】  成语:泾渭不分汉语词典:泾渭不分

猜你喜欢

  • 鹤鸣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毛传:“皋,泽也,言身隐而名著也。”郑玄笺:“泽中水溢出所为坎,自外数至九,喻深远也。鹤在中鸣

  • 九如天保

    同“天保九如”。《升平署岔曲.九如天保》:“十雨五风时序令,九如天保颂升恒。”

  • 饥止一箪食

    同“饥食一箪”。唐白居易《寄张十八》诗:“饥止一箪食,渴止一壶浆。”

  • 烟霞志

    源见“泉石膏肓”。谓隐居山林之心志。唐李群玉《送人隐居》诗:“平生自有烟霞志,久欲抛身狎隐沦。”【词语烟霞志】   汉语大词典:烟霞志

  • 服阕

    按封建礼制,父母死后须穿丧服守丧三年。三年后除去丧服,称“服阕”。阕:终。汉代应劭《风俗通.十反》:“贫士成冢立祀,三年服阕。”【词语服阕】   汉语大词典:服阕

  • 会稽霞举

    《世说新语.容止》:“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东晋会稽王司马昱每当朝会之时,总是朝服楚楚,神采奕奕,给人以朝霞升起之感。后因以喻仪度之爽朗。唐.李瀚《蒙求》:“周侯山嶷

  • 菩提树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八《摩揭陁国上》:“金刚座上菩提树者,即毕钵罗之树也。昔佛在世,高数百尺,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佛坐其下成等正觉,因谓之菩提树焉。茎干黄白,枝叶青翠,冬夏不凋,光鲜无双。”菩提

  • 又食武昌鱼

    源见“不食武昌鱼”。借指去武昌的行踪。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 露草沾衣

    源见“鹿走姑苏台”。表示国家败亡,宫殿荒废。唐朱敬则《陈后主论》:“嗟乎!龙盘虎踞之地,露草沾衣。”

  • 玉倚蒹葭

    源见“蒹葭玉树”。形容白绿相映的景色。宋韩淲《眼儿媚.社日》词:“风回香雪到梨花,山影是谁家?小窗未晚,重檐初霁,玉倚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