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汗青

汗青

古时以竹简为纸,书写时须先用火烘干,谓之汗青。后用为成书之意,也用来专指史书。出自唐刘知几之语。刘知几(661-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史学家。永隆进士。武后时历任著作佐郎、左史等职。玄宗时官至左散骑常侍。后因其子犯罪,他为之辩护,被贬为安州都护府别驾。他酷爱史学,任史官期间,曾针对史馆修书的弊病,提出了“五不可”的原则。其中的“一不可”是,负责编史的人不可太多,否则人人都自以为是,每记一事,载一言,都要讨论很长时间,那就“头白可期,汗青无日”了。

【出典】:

新唐书》卷132《刘子玄传》4520页:“今史司取士滋多,人自为荀、袁,家自为政、骏。每记一事,载一言,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头白可期,汗青无日。”

【例句】: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是个文语,是 “史册”的意思。文天祥 《过零丁洋》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他那民族英雄的气节。

古代在纸发明以前,字是刻在竹片上面的。竹片用牛筋或绳子穿起来,便成为竹简,也就是书了,用来记载历史的便是史册。刻字之前,要先将竹片放在火上烘烤,使它出 “汗”( 冒水) ,干了之后,竹子的青色尚未褪掉之时,就较容易刻字了,也不易长虫了,这便是所谓的 “汗青”。在出过 “汗”且褪去 “青”色的竹片上刻写下历史,这样而成的 “书”便是史册。某教师在讲解 “汗青”一词说: “青史留名的人都会努力奋斗,都会出汗,所以史册又叫 ‘汗青’。”这真是望文生义而贻笑大方了。


【词语汗青】   汉语词典:汗青

猜你喜欢

  • 道之将行也,命也;道之将废也,命也

    道:这里指政治主张。 政治主张能够实现吗?决定于命运;政治主张不能实现吗?也决定于命运。 这是古人一种宿命论观点。语出《论语.宪问》:“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

  • 谢郎句

    同“谢练”。宋李之仪《青玉案.用贺方回韵有所祷而作》词:“夕阳杳杳还催暮,练净空吟谢郎句。”

  • 摇子公指

    同“食指动”。清袁枚《齿痛》诗:“徒摇子公指,愁对亚夫箸。”

  • 操瓶涌泉

    曹曾至孝,感动天帝;持瓶求水,井泉自出的传说。晋代王嘉《拾遗记》:“曹曾……慕曾参之行。……时亢旱,井池皆竭。母思甘清之水,曾跪而操瓶,则甘泉自涌,清美异于常。”

  • 燕市荆高

    源见“燕市悲歌”。借指慷慨激昂之义士。李详《湘绮先生却聘南下暂居上海赋此奉简》诗:“商山 绮 甪原难致,燕市荆 高不可求。”

  • 淄磷

    同“缁磷”。南朝 宋谢灵运《过始宁墅》诗:“淄磷谢清旷,疲薾惭贞坚。”【词语淄磷】   汉语大词典:淄磷

  • 迁乔出谷

    源见“出谷迁乔”。比喻人的地位高升。明冯梦龙《永团圆.喜闻捷报》:“若是迁乔出谷伊心肯,我把撇李寻桃别有商。”【词语迁乔出谷】  成语:迁乔出谷汉语大词典:迁乔出谷

  • 一蟹讥

    源见“一蟹不如一蟹”。谓每况愈下。柳亚子《论诗六绝句》之三:“一卷生吞杜老诗,圣人伎俩只如斯。兰陵学术传秦相,难免陶家一蟹讥。”【词语一蟹讥】   汉语大词典:一蟹讥

  • 樽俎折强权

    源见“折冲樽俎”。指在外交谈判中战胜霸权主义。陈毅《满江红.送周总理赴日内瓦》词:“看我公樽俎折强权,期赢获。”

  • 耳顺

    同“耳顺之年”。《旧唐书.刘祥道传》:“壮室而仕,耳顺而退。”亦借指六十之数。清尹会一《与王若霖吏部书》:“寄呈耳顺,聊备薪水,节留数月之用,为祷!”【词语耳顺】   汉语大词典: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