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汗流浃背

汗流浃背

大量出汗,湿透背脊,形容恐惧、惊惶时的状态。浃:湿透。《后汉书.伏皇后纪》:“(曹)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胜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虎贲:宫廷卫士。浃:亦作“洽”。一作“汗牛洽背”。


主谓 大汗淋漓,湿透背脊。多用于形容十分紧张或惊恐。《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操出,顾左右,~,自后不敢复朝请。”邓贤《中国知青梦》:“他~,胸脯起伏,火辣辣的太阳放肆地炙烤他骨骼凸起的背脊。”△多用于形容人惊惧的样子。→汗如雨下 汗流浃体 挥汗如雨 ↔天寒地冻。也作“汗出浃背”、“汗出洽背”、“汗出沾背”、“汗流夹背”、“汗流洽背”、“浃背汗流”、“流汗浃背”。


解释浃:遍,满。指汗出得多,湿遍脊背。也常用来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

出处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曹)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

东汉末年,汉献帝迁都到了许昌。但从此开始,皇帝只是空守皇位而已,皇帝的护卫和侍从,没有一个不是曹操的朋党、故旧、姻亲。议郎赵彦曾经向汉献帝陈述时弊,提出自己的对策,遭到曹操的憎恶而被杀害。类似的事情很多,汉献帝和许多老臣都非常气愤,但又无可奈何。

曹操有一次因事进入殿中见汉献帝,汉献帝忍不住内心的气愤,对他说:“你若能辅佐我,就好好地对待我;若不然,请你开恩把我废了吧。”曹操听了大惊失色,跪地恳求,请求让自己出去。因为汉代旧有的制度规定,三公佩戴兵器朝见天子时,要命令虎贲勇士持刀挟持在他的两侧。曹操出殿之后,环顾左右,已经吓得汗水湿遍了脊背。从此以后,曹操再也不敢前去当面朝见汉献帝了。

在《汉书·王陵传》中还有一个与之相似的“汗出洽背”。讲的是西汉初,陈平和周勃诛杀了吕氏,保全了汉室,立刘恒为汉文帝。陈平认为周勃在平定诸吕中功劳最大,就建议文帝拜周勃为右丞相,自己退居左丞相。过了一段时间,文帝亲政时问周勃:“天下一年判决多少犯人?”周勃答不出来。文帝又问:“国家一年的收支情况如何?”周勃又答不出来,以至于“汗出洽背”。文帝这时就问陈平,陈平的回答让文帝很满意。罢朝后,周勃觉得自己确实不如陈平,就辞掉了官位,由陈平一人当丞相,总理国家大事。

近义汗流满面

例句

我们一抵达曼谷机场,立即被扑面而来的热浪包围,个个汗流浃背,真正领略到了泰国的热。


【词语汗流浃背】  成语:汗流浃背汉语词典:汗流浃背

猜你喜欢

  • 卜鼎

    源见“禹鼎”。九鼎是古代传国重器,政权的象征。择定置放九鼎之所在,即意味定都于其地,因以为定都之称。《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国家粗定,高宗卜鼎临安,改元绍兴。”【词语卜鼎】   汉语大词典:卜

  • 破瓜

    晋孙绰《情人碧玉歌》之二:“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旧称女子十六岁为“破瓜”。“瓜”字拆开为两个“八”字,即二八之年,故称。后以“破瓜”泛指女子青春年华。唐皇甫枚《三水小牍.绿翘》:“〔鱼玄机〕色既

  • 衒玉自售

    源见“韫椟待价”。比喻自夸其才以求任用或信任。明徐复祚《投梭记.拒奸》:“王敦篡立,神人共愤,卑人岂无包胥之志,奈朝廷未尝见知,终难衒玉自售。”【词语衒玉自售】  成语:衒玉自售汉语大词典:衒玉自售

  • 砧杵

    捣衣的垫石和棒槌。汉乐府《子夜四时歌.秋歌第一》:“风清觉时凉,明月天色高。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词语砧杵】   汉语大词典:砧杵

  • 叔夜琴

    源见“广陵散”。指优美的音乐。亦喻优美的莺鸣声。五代齐己《早莺》诗:“羽林新刷陶潜菊,喉舌初调叔夜琴。”

  • 沐猴而冠

    讽刺项羽是猴儿戴人帽,外表像人样,却无见识才能,难成大事业。后以此典形容人徒具仪表,而无内才;或指人暴躁轻浮,不能成就大事。项羽摆鸿门宴想杀刘邦未成,引兵西进咸阳,杀死秦王子婴,焚烧秦王宫室,大火燃烧

  • 卜隐青门

    源见“东陵瓜”。谓择地归隐。宋张炎《蝶恋花.邵平种瓜》词:“卜隐青门真得趣。蕙帐空闲,鹤怨来何暮?”

  • 吊不劳白鹤

    源见“吊鹤”。谓无须吊丧。唐寒山《庄子说送终》诗:“死将喂青蝇,吊不劳白鹤。”

  • 怨结齐姬

    源见“齐蝉”。咏蝉。宋唐珏《齐天乐.馀闲书院拟赋蝉》词:“怨结齐姬,故宫烟树翠阴冷。”

  • 桂府

    同“桂苑”。《聊斋志异.莲花公主》:“王忽左右顾曰:‘朕一言,烦卿等属对:才人登桂府。’四座方思,生即应云:‘君子爱莲花。’”【词语桂府】   汉语大词典:桂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