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汉水胶船

汉水胶船

指西周昭王率师南巡楚国,因船的胶液化开而死于汉水之中。后以此典比喻帝王被害。周昭王,姬姓,名瑕,康王之子。在位时王道略有缺失。他到南方巡视时在汉水溺死。周昭王死后,周朝廷为忌讳此事,没有向各诸侯报丧。此典又作“胶船”、“汉水入胶船”、“疑胶舟”、“胶舟”。

【出典】:

史记》卷4《周本纪》134页:“康王卒,子昭王瑕立。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shòu兽,同“巡守”,帝王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huì惠,忌讳)之也。”《正义》引《帝王世纪》云:“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

【例句】: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 金·元好问《甲午除夕》:“已恨太官余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清·王夫之《洞庭秋》之二十六:“萧飒万个撼斑管,迢递千古疑胶舟。” 清·王士禛《过汜光湖怀古》:“胶舟古所戒,遗恨怜昭王。”


【典源】 《史记·周本纪》:“昭王之时,王道微缺。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正义引《帝王世纪》云:“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

【今译】 周昭王时,王权衰微。昭王南巡至汉水时,船人故意用胶粘的船载昭王渡河,船行至中流,胶液化开使船解体,昭王因而被淹死。

【释义】 后以此典借指帝王被害。

【典形】 汉水入胶船、胶船、胶舟、疑胶舟。

【示例】

〔汉水入胶船〕 金·元好问《甲午除夕》:“已恨太官余曲饼,争教汉水入胶船。”

〔胶船〕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乘渍水以胶船,驭奔驹以朽索。”

〔胶舟〕清·王士禛《过汜光湖怀古》:“胶舟古所戒,遗恨怜昭王。”

〔疑胶舟〕清·王夫之《洞庭秋》之二十六:“萧飒万个撼斑管,迢递千古疑胶舟。”


猜你喜欢

  • 槎浮银汉

    同“槎泛银河”。清叶映榴《庚申夏至日起武威》诗:“目断燕支愁见月,槎浮银汉渡经年。”

  • 麹生风味

    唐.郑棨《开天传信记.麹秀才》:葉法善会朝客数十人于玄真观,思饮酒。忽一人傲睨直入,自云麹秀才。与诸人论难,词锋敏锐。法善疑魃魅为惑,密以小剑击之,坠阶下,视之乃盈瓶醲醖。皆大笑,饮之味甚嘉,因揖其瓶

  • 巢翠蕖

    参见:巢叶龟

  • 射蛟

    蛟,古代传说的蛟龙,民间认为它兴风作浪,能发洪水。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冬天,武帝南巡,在浔阳江(即长江流经江西九江附近的江面)射蛟。后以此为典,颂扬帝王的勇武精神。【出典】:《汉书》卷6《武帝

  • 豆蔻梢头二月初

    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初夏开花。种子可入药。常用以比喻少女。梢头:植物枝条的末端。 像早春二月的豆蔻枝梢。 形容女子的美丽姿容。语出唐.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宋.陈

  • 泡影

    同“泡幻”。唐白居易《对酒》诗:“幻世如泡影,浮生抵眼花。”【词语泡影】   汉语大词典:泡影

  • 扬州之鹤

    宋代苏轼《于潜僧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此君:指竹。自注云:“昔有客,言志,或愿

  • 掩鼻咏

    同“拥鼻吟”。宋杨亿《即目》诗:“掩鼻生愁咏,被襟爽醉魂。”

  • 荆卿歌

    源见“燕市悲歌”。指慷慨悲壮的《易水歌》。亦借指抒发悲壮情怀的歌。唐元稹《说剑》诗:“高唱荆卿歌,乱击相如缶。”

  • 望衡对宇

    门屋相望。形容居处接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庞)士元居汉之阴……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衡:通“横”,横木为门,这里指门。宇:檐下,这里指屋。并列 看到门对着屋。形容住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