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求仁而得到了仁,又有什么怨恨呢? 表示要求得到满足,终于如愿以偿。一般用于追求人格、道德范畴的完善,虽付出沉重代价也不怨悔的场合。语出《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太平广记》卷一六四引《李膺家录》:“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明.李清《三垣笔记下.弘光》:“左懋第将刑,顾问五人云何,一斌等皆曰:‘愿从死。’懋第曰:‘好,好,但恐有悔。’用极大呼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真人俯思良久,顾罗生笑曰:‘君所谓求仁得仁,亦复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驱役鬼神,预人家儿女事!’”


猜你喜欢

  • 两如直

    《论语.卫灵公》:“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后因以“两如直”谓不论国家治乱,个人均像箭一样,直道而行。《文选.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事踬两如直,心惬避三贤。”李善注:“言史

  • 宁作我

    《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桓公,指桓温。殷侯,指殷浩。周旋,应酬,打交道。殷浩不愿正面回答桓温提出的问题,只说自己不干涉

  • 狗彘不如

    彘:猪。连狗猪都不如。指人的品行极其卑劣无耻。语本《荀子.荣辱》:“人也,忧忘其身,内忘其亲,上忘其君,则是人也,而曾狗彘之不若也。”见“狗彘不若”。【词语狗彘不如】  成语:狗彘不如汉语大词典:狗彘

  • 夹袋中人物

    此典为施师点访求贤才、以备选用事。施师点(1124-1192年),宋信州上饶人,一说玉山(今均属江西)人,字圣与。好学能文,20岁入太学,每试都在前列。后为临安(杭州)府教授。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

  • 爪角

    指甲和角,比喻用以自卫的工具。《韩非子.解老》:“民独知兕虎之有爪角也,而莫知万物之尽有爪角也。”

  • 传都赋

    《世说新语.文学》:“庾仲初作《扬都赋》成,以呈庾亮。亮以亲族之怀,大为其名价云:‘可三《二京》,四《三都》。’于此人人竞写,都下纸为之贵。”又,“庾阐始作《扬都赋》。”南朝.梁.刘孝标注引《中兴书》

  • 比户可封

    同“比屋可封”。严复《原强》:“夫古之所谓治之至盛者,曰‘家给人足’,曰‘比户可封’,曰‘刑措不用’。”见“比屋可封”。严复《原强》:“夫古之所谓主治极盛者,曰家给人足,曰~。”【词语比户可封】  成

  •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常用以指斥寡廉鲜耻之徒。语出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宋.李立仪《闲居赋》:“蒙不洁而反以衒鬻,蹈荆棘

  • 鼓洪炉燎毛发

    鼓:鼓风。洪炉:大火炉。燎:燃烧。 鼓起洪炉烈火,燃烧几根毛发。 比喻消灭敌人轻而易举。语出《三国志.魏志.王粲传》:“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后汉书.何进传》:“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

  • 如实出己

    《左传.成公三年》:“荀䓨之在楚也,郑贾人有将置诸楮中以出。既谋之,未行,而楚人归之。贾人之晋,荀䓨善视之,如实出己。贾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注:诬,欺骗)。’遂适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