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殃及池鱼

殃及池鱼

同“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鲁迅《书信.致许广平》:“然而,‘殃及池鱼’,竟使头罩绿纱及自称‘不怕’之人们,亦一同逃出,如脱大难者然。”


述补 池,护城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省语。比喻无辜受连累。语出汉·应劭《风俗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旧说,池仲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太平广记》卷466转引)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然而,~,竟使头罩绿纱及自称‘不怕’之人们,亦一同逃出,如脱大难者然。”△多用于指因别人的过错而受害。→瓜葛相连 累及无辜。也作“祸及池鱼”、“祸近池鱼”。


【典源】 《艺文类聚》 卷九十六引《风俗通》 曰:“城门失火,祸及池中鱼。旧说池中鱼人姓李,居近城。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灾烧死。谨《百家书》曰: 宋城门失火,因汲池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中伤量谨也。”《太平御览》卷九三五亦载。

【今译】 宋国的城门失火,火势蔓延,烧着了住在附近的渔人家,李姓渔人被烧死了。一说宋国城门失火,因从池中打水灭火,池水干涸,水中的鱼都枯死了。

【释义】 后以此典比喻无端遭祸或牵连受害。

【典形】 池鱼、火及池鱼,失火城门、殃分池鱼、殃及池鱼、鱼祸、池鱼悲。

【示例】

〔池鱼〕 唐·白居易《杂感》:“城门自焚��, 池鱼罹其殃。”

〔火及池鱼〕 宋·张孝祥《代揔得居士上宰相》:“雨流木偶,所念无归; 火及池鱼,又将奚咎?”

〔失火城门〕 清·杨潮观《温太真晋阳分别》:“这的是失火城门有将来恐,处堂燕雀还做平时梦。”

〔殃分池鱼〕明·李东阳《次汝学地官韵》:“福宁非塞马,殃已分池鱼。”

〔殃及池鱼〕 宋·汪元量《贾魏公府》之三:“门径风轻飞野马,亭台火殃及池鱼。”

〔鱼祸〕 宋·洪炎《庚戎岁六月四日至洪城》:“人言城门火,鱼祸自靡遗。”


【词语殃及池鱼】  成语:殃及池鱼汉语词典:殃及池鱼

猜你喜欢

  • 辙乱旗靡

    车辙之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时的情状。《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并列 车辙杂乱,军旗倒下。形容兵败。语本《左靡·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

  • 鱼变

    同“鱼化龙”。唐 陈标《赠元和十三年登第进士》诗:“眼看鱼变辞凡水,心逐鹦飞出瑞风。”

  • 逐机应变

    随机应变。《新唐书.郭孝恪传》:“若固守武牢,以军汜水,逐机应变,禽殄必矣!”见“随机应变”。《新唐书·列传第三十六》:“建德悉众远来,粮饷阻绝,殆天亡时也。若固守武牢,以军汜水,~,擒殄必矣!”【词

  • 何武劾腐儒

    《汉书.何武传》:“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得其罪,圣惧,自免

  • 三矢

    同“三遗矢”。清钱谦益《程将军相如挽词》:“三矢何曾悲老大,一钱岂但直平生。”【词语三矢】   汉语大词典:三矢

  • 柳毅传书

    唐.李朝威《柳毅传》:“柳毅下第归湘滨,至泾阳,见妇人牧羊,曰:‘妾洞庭龙君小女,嫁泾川次子,为婵妾所惑,毁黜至此。闻君将还,托寄尺书。’”柳毅将书信传交洞庭君,龙女因而获救,后两人结为夫妻。原为传说

  • 谈虎色变

    《二程遗书》卷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原为被虎咬过的人才知道虎的厉害。后以

  • 钟鼓玉帛

    见“玉帛钟鼓”条。

  • 尸乡翁

    同“祝鸡翁”。唐杜甫《催宗文树鸡栅》诗:“依赖穷岁晏,拨烦去冰释。未似尸乡翁,拘留盖阡陌。”【词语尸乡翁】   汉语大词典:尸乡翁

  • 程门度雪

    同“程门立雪”。清金埴《不下带编》卷一:“一日,其人留诗为别而去,云:‘一架绳床共众同,坐虚使院仰清风。独惭三十无能立,难向程门度雪中。’公见诗大惊,亟遣追还,不及。”见“程门立雪”。【词语程门度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