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歌释忿争

歌释忿争

此为昭肃皇后以歌声消除人们的愤怒争执事。昭肃皇后即金景祖乌古迺(nǎi奶)之妻唐括多保真。她非常好客。当景祖乌古迺与客人一起饮酒时,她不饮酒,专听他们谈话。次日,她可以一一列举、评论那些人的言行,而且都十分中肯。假如有的因醉酒而争吵,她总是用自己的歌声来消除他们的愤怒和争执。如果军队中有人受刑拷打的,就带着酒食去劝慰开导。景祖乌古迺到部属巡视考察时,她也常常随行,并参与解决政事和诉讼案。景祖去世后,世祖劾(hé河)里钵(bō玻)及其弟颇剌淑、盈歌,每当采取军事行动时,总要先禀告昭肃皇后才用兵。或胜或负,她都给予奖励或惩罚。到了农忙季节,她就亲自去考查耕耘收割。远的地方乘马前往,近的地方就拄杖而行。对于那些勤于耕作的,她予以勉励;对于那些晚出早归的就给以批评和训导。昭肃皇后到邑屯村,世祖劾里钵、肃宗颇剌淑一起随行。当时正巧桓赦、散达兄弟俩也来到这里。此时,这兄弟俩感情上已有裂痕。再加上酒意,言语互相冲撞,相持不下,最后竟拔刀相对。昭肃皇后就起身抓住双方的手,对桓被、散达说:“你们都是我丈夫的老部下、老朋友,怎么就一下子忘掉了我丈夫的恩惠,而与儿辈们争吵呢?”于是她就自己唱起歌来,桓、散达的怒气也就消除了。

【出典】:

金史》卷63《后妃上·景祖昭肃皇后》1500页:“后虽喜宾客,而自不饮酒。景祖与客饮,后专听之。翌日,枚数其人所为,无一不中其綮(qìng庆,相结合的地方)肯。有醉而喧呶者,辄自歌以释其忿争。军中有被笞罚者,每以酒食慰谕之。景祖行部,辄与偕行,政事狱讼皆与决焉。景祖没后,世祖兄弟凡用兵,皆禀于后而后行,胜负皆有惩劝。农月,亲课耕耘刈获,远则乘马,近则策杖,勤于事者勉之,晏(yàn宴,迟;晚)出早休者训励之。后往邑屯村,世祖、肃宗皆从。会桓、散达偕来,是时已有隙,被酒,语相侵不能平,遂举刃相向。后起,两执其手,谓桓、散达曰:‘汝等皆吾夫时旧人,奈何一旦遽(jù具,遂;就)忘吾夫之恩,与小儿子辈忿争乎。’因自作歌,桓、散达怒乃解。”


猜你喜欢

  • 莫憗遗

    同“不憗遗”。《旧唐书.叶法善传》:“叹徽音之未泯,悲形解之俄留,曾莫憗遗,歼良奄及。”

  • 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上面屋破漏水,住在下面的人一定知道。 比喻在上位者干了坏事,下面的人一定能察觉。 表示居官行事不可不慎。语出汉.王充《论衡.答佞篇》:“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漏大,下见之著;漏小,下见之微。”《梁书

  • 刻烛争成

    同“刻烛催诗”。宋 谢薖《醉蓬莱.中秋有怀无逸兄并示何之忱诸友》词:“好在南邻,诗盟酒社,刻烛争成,引觞愁缓。”

  • 长门赋

    汉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 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后遂以“

  • 挺而走险

    同“铤而走险”。清顾炎武《中宪大夫寇公墓志铭》:“当此众怒如水火之时,焉知不激之挺而走险,以成意外之患耶!”郭沫若《孔雀胆》三幕:“老百姓们是因为不能聊生,所以才挺而走险。”见“铤而走险”。郭沫若《孔

  • 温树不言

    同“温室树”。隋许善心《奉和赐诗》:“温树贵不言,克艰庶无爽。”

  • 梨云

    同“梨花云”。明高启《题美人对镜图》诗:“晓院鹿卢鸣露井,玉人梦断梨云冷。”清袁于令《西楼记.病晤》:“梦境梨云正茫茫,病不胜娇懒下床。”【词语梨云】   汉语大词典:梨云

  • 丁固生松

    同“丁固梦松”。唐李瀚《蒙求》:“王濬悬刀,丁固生松。”主谓 指梦幻成真。传说三国吴丁固梦松生腹上,预言十八年后为公,果如其言。盖松字乃十八公之合字。[例]~,只是梦幻与现实巧合而已,并非梦幻都能成真

  • 锥握

    同“悬梁刺股”。南朝 梁任昉《答陆倕感知己赋》:“时坐睡而梁悬,裁据梧而锥握。既文过而义深,又理胜而辞缛。”

  • 地下修文郎

    同“地下修文”。宋陆游《赠论命周云秀才》诗:“地下不作修文郎,天上亦为京兆尹。”见“地下修文”。【典源】 《太平御览》 卷八八三引晋·王隐《晋书》:“ (苏) 韶言:‘天上及地下事,亦不能悉知也。颜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