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见“莼羹鲈脍”。泛指故乡饭菜。表示思乡情切。唐岑参《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诗:“六月槐花飞,忽思莼菜羹。”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归鞍辍露,采蘩废祀,室委眠蚕,衣留画雉。”倪璠注:“画雉,谓翟服也。翟,雉也。”古代王后、夫人之服用缯刻画之,缀以为饰。亦借以指后妃。唐温庭筠《鸡
源见“象寄译鞮”。借指四方少数民族或边远地区。明唐顺之《重修宜兴县学记》:“其业之精也,则自虞、夏、商、周之典章,鞮译象寄之语言,至于射御摽缦杂服之技,凡可以为国家天下之用者,能贯而通之。”【词语鞮译
同“冬青树”。清尤侗《题韩蕲王庙》诗:“千年遗庙还香火,杜宇冬青正可哀。”【词语冬青】 汉语大词典:冬青
源见“千斛米”。谓馈人财物求写传记。清赵翼《遣兴》诗之二:“死去知无求传米,生来不乞买山钱。”
源见“青藜照阁”。借指勤学苦读。清钱谦益《棹歌十首为豫章刘远公题扁舟江上图》诗:“卯金之子有文章,太乙燃藜下取将。”【典源】 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 (tan)
源见“晏子楹”。指先人遗言。清张穆《百字令》词:“晏相楹书,兖师灯火,自有无穷事。”
同“姑射”。唐许敬宗《奉和喜雪应制》:“姑峰映仙质,郢路杂歌尘。”
同“纶言”。唐刘禹锡《谢赐冬衣表》:“三军挟纩,俯听纶音;九月授衣,载驰天使。”【词语纶音】 汉语大词典:纶音
《左传.宣公二年》:“牛则有皮,犀兕(si)尚多,弃甲则那?”宋国华元被俘逃归后,监督军民修筑城墙,人们都讥刺他当过俘虏,弃甲归来。他使陪乘人回答说:‘牛有牛皮,犀兕多得很,取皮制甲有何难,丢掉盔甲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