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梁狱上书

梁狱上书

此典指邹阳在梁孝王的监狱里上书申辩冤屈。后以此典比喻含冤入狱;或比喻不甘屈辱,上书辩白。邹阳,齐(郡治今山东东部)人。西汉文学家。初从吴王刘濞,有《上吴王书》,劝刘濞不要起兵叛汉,刘濞不听。邹阳后去为梁孝王之门客,被谗下狱,有《狱中上梁王书》,申诉冤屈。释放后,为梁孝王上客。所作散文,有战国游士纵横善辩之风。邹阳是齐国人,客游梁国(都雎阳,今河南商丘县)。和原吴国(都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人庄忌、淮阴(今江苏淮阴市)人枚乘等人结为朋友。上书言事,来往于羊胜、公孙诡之间,同为梁孝王门客。羊胜等人嫉妒邹阳,在梁孝王面前说邹阳坏话。梁孝王发怒,把邹阳交付法官,准备杀他。邹阳来梁国客游,却因谗言受到逮捕,恐怕一死还得担负罪名,就在监狱中写信给梁孝王。这封信呈上梁孝王,梁孝王派人释放邹阳出狱,邹阳后来成为梁孝王的上等宾客。此典又作“囚梁”、“狱中书”、“上书梁狱”、“邹阳狱”。

【出典】:

史记》卷83《鲁仲连邹阳列传》2469、2478页:“邹阳者,齐人也。游于梁(汉初封国。在今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地区),与故吴(汉初封国。在今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一带)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名乘,字叔,辞赋家)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二人为梁孝王门客)之间。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刘武,汉文帝之子,汉景帝之弟。爱好文学,封于梁)。孝王怒,下之吏,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书奏梁孝王,孝王使人出之,卒为上客。”

【例句】: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琚授司议郎》:“还蜀只无补,囚梁亦固扁。” 唐·崔国辅《送韩十四被鲁王推递》:“梁王虽好士,不察狱中书。” 清·吴兆骞《感怀诗呈家大人》:“授简圜扇思夏胜,上书梁狱泣邹阳。” 清·王摅《周参军挽歌》:“可怜未请终军缨,翻教早系邹阳狱。”


【典源】 《史记·邹阳列传》:“邹阳者,齐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曰: ……。书奏梁孝王,孝王使人出之,卒为上客。”《汉书·邹阳传》亦载。

【今译】 汉代邹阳在梁诸侯国为汉文帝之子梁孝王的宾客,与吴人庄忌、淮阴枚乘等文学之士交往。上书言事,来往于羊胜、公孙诡之间,羊胜等嫉妒邹阳,向梁孝王讲他的坏话。孝王发怒,派官吏将他捉起来,想杀掉他。邹阳客居在梁,因受诋毁而被捕,恐怕死后也不明其冤,就从狱中上书辩冤。梁孝王见到他的上书后,马上把他释放,待为上宾。

【释义】 后以此典指含冤入狱; 或指从狱中上书。

【典形】 梁狱上书、囚梁、上书梁狱、狱中书、邹阳狱、梁狱书、无书求出狱、邹阳入狱。

【示例】

〔梁狱上书〕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

〔囚梁〕 唐·杜甫《秦州见敕目薛三琚授司议郎》:“还蜀只无补,囚梁亦固扃。”

〔上书梁狱〕 清·吴兆骞《感怀诗呈家大人》:“授简圜扇思夏胜,上书梁狱泣邹阳。”

〔狱中书〕 唐·崔国辅《送韩十四被鲁王推递》:“梁王虽好士,不察狱中书。”

〔邹阳狱〕 清·王摅 《周参军挽歌》:“可怜未请终军缨,翻教早系邹阳狱。”


猜你喜欢

  • 仙桂

    源见“蟾宫折桂”。喻指科举功名。唐杜荀鹤《经贾岛墓》诗:“仙桂终无分,皇天似有私。”【词语仙桂】   汉语大词典:仙桂

  • 绣衣玉斧

    同“绣衣持斧”。元 萨都剌《上内台治书阿鲁图立先茔石》诗:“獬豸峨冠侍紫皇,绣衣玉斧破炎荒。”

  • 涂山会

    《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晋.杜预注:“涂山,在寿春东北。”古时,禹王在涂山会合诸侯,带玉和帛来的部落国极多。后遂用为帝王临朝之典。唐.魏徵《奉和正日临朝应诏》诗:“百灵侍

  • 桃李春风

    源见“树桃李”、“春风化雨”。喻指学生受到良师的教诲。宋杨万里《送刘童子》诗:“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见“春风桃李”。宋·杨万里《送刘童子》:“长成来奏三千牍,~冠集英。”【词语桃李春风】

  • 畏后生

    《论语.子罕》:“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孔子曾说过:后生可畏。故后用以称誉年少人之典。唐.李白《上星邕》有“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句。

  • 忘形之契

    参见:忘形交见“忘形交”。《全唐诗话·韦丹》:“丹与东林灵澈上人为~,丹尝为《思归》绝句以寄澈。”【词语忘形之契】  成语:忘形之契汉语大词典:忘形之契

  • 小邑试牛刀

    源见“武城弦”。指大材出任小县的长官。宋惠洪《仇彦和佐邑崇仁有白莲双葩》诗:“小邑试牛刀,不满一笑喟。”

  • 子桑吾友

    源见“子桑寒饥”。指顺命豁达之人。明袁宏道《病中短歌》:“虫臂鼠肝彼何人,嗟来子桑真吾友。”

  • 侧目而视

    参见“重足而立”条。偏正 斜着眼睛看人,以表示愤怒不满或不敢正视。语出《战国策·秦策一》:“侧目而视,倾耳而听。”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使通国之人重足而立,~,无过于此辈穷凶极恶之特务人员。

  • 燕许手笔

    源见“燕公视草”。称美文章高手。金松岑《文学上之美术观》:“惟碑铭壮丽,涵盖众长,修则万言,简可十字,燕 许手笔,左 马史才,熔为一器,文章之极规哉!”